“场”的练就
今天2020年西方情人节后的第一个周末,
昨日夜里突然天气骤变,冷风瑟瑟,大雨磅礴,气温较前明显降低,今早起来一看疫情版,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也是猛降,真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叹。
关于“场”的说法,注意下,这里说的场可不是大伙平常说的气场,虽说是同一个字,这可能也是中国汉字的独特之处吧。
很多都有拖延的习惯,我也有,明明自己定好要做的事情,就是迟迟“按兵不动”,时间久了,自己都讨厌这样的自己,想想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律,为什么不能改正拖延症呢?这可能与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场”有关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在我看来大致分为3点。
第一个就是环境场,形成一个可以让自己一进去就能做事情的良好环境,浙江大学有学者曾经做过研究,学霸都是成群结队的,都是喜欢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因为只要到了那个环境,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埋头图书做功课,你一个人耍手机,玩游戏是十分格格不入的,与场内氛围不搭,久而久之,要不就是被场同化,变成“场内人”;要不被踢出场外,成为“局外人”。
第二个就是行动场,光有环境还是不够的,还得需要一定的行动力,比如说,我们在书桌上,电脑前,坐下去之后,全呈现各种网络游戏,电影,浏览的网页等等,对办公软件一直没有被打开,也可以这样做,这是有个研究者专门实践了的,家里放两天电脑,一台用于办公,只有学习和工作的相关资料和软件,一台自由娱乐,分别至于不同的地方,只要你坐在办公电脑前,只能办公,接着就是自己的行动力;就像茜茜老师要求自己那样,坚持打卡1000天,那是3年吧,想想还是挺长的,她也是靠这样的行动力来激励我们大家,形成一个好的行动场。
第三个就是习惯场,其实就是前两者的综合,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场和一个长时间行动场的积累,一旦两者能够城成功的练就,那么好的习惯自然成,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茜茜老师已经坚持打卡好几个月了,在她的打卡分享中,她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不多,并习惯了打卡;同时也给我们大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