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1000个人眼中有1000种善恶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其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感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善恶观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讨论,自古以来就有之,我想激烈程度应该不亚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论辩,关于结论也是众说纷纭。

最著名并流于史册的,莫过于孟子和荀子的言论。《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意思是说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而是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被迫使做坏事,本性也是这样改变的。

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他在《荀子·性恶 》中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习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还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

提到善恶观,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而我也有自己的一点拙见,我认为人性是由基因、环境以及个人价值观等三方面来决定的。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自然对三姑六婆的家长里短听的不少,而我本也就对一些趣闻故事喜闻乐见,自是记忆深刻。记得大家常谈起一个孩子,被抱养到村里一个与生父母素不相识的家庭,养父母一家老实本分,自家女儿也是朴实善良,对抱养来的孩子也是亲如己出,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善良的家风所耳濡目染,反而有偷窃的行为。你要相信舆论的力量,尤其是在乡村这个特定的环境下,于是便有知根知底的人说,他的生父母便是如此,这孩子是本性难移。因此,我认为不仅人的性情、长相是由基因决定的,人性善恶,也有一部分是先天而来。

当然,就如一句俗语所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决定人性善恶的,更重要的是后天生存环境。有科学家观察到生长在太平洋热带雨林地区的长臂猿,他们不同种群之间可以在同一颗树上采摘果实而不发生任何冲突,这说明当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得到满足时,人性并不存在恶的因素,只有当人的生存环境恶化,生命受到威胁时,互相残杀、欺骗等恶行才会产生。

但,正如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世间仍有许多人,不管自己身处怎样险恶的环境,都能够纤尘不染,坚持自我。这些人正是我们所需要追逐和学习的目标,也是教导孩子的标杆。

以上是我对人性善恶的一些拙见,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讨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飞机前给家人发了消息,大约一点才能到家。然后关机,此刻,平安飞抵机场,开机便收语音。女儿、母亲还关心那么晚回家,...
    曾子玲阅读 194评论 0 1
  • 在软件开发培训机构层出不群的时代背景下,那些佼佼者身上的光芒始终熠熠生辉。 那些在媒体灯光下闪耀的明星一直是众所周...
    moshanghuakai88阅读 1,914评论 0 2
  • 冬日的上午,阳光明媚。淡蓝色的天空,空明无物。难得清闲,马上要过年了,日子很是平淡。有些人在购物,有些人在除旧换新...
    霍霍默默阅读 1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