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文轩《草房子》有感
村里的小学被改作养老院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曾经充满了郎朗书声的校园如今却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活人墓,站在校门口忽然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好像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子一下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
我在这所小学读了四年,那时候村里的孩子们还很多,学校里的读书声隔老远都能听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去了城里读书,这所小学里的同学后来也就一个都没有再联系了,小时候并不明白离别的意味,总以为未来很长,以后会有机会再见面的,可是有时候有些人分别了就再也不会见到了。
上初中时,读到一篇课文,《孤独之旅》,忽然想起了我的那些小学同学们,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了上来,看了下注释,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于是放学后立马买了来,晚上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上课悄悄藏在课本底下看,别人上体育课我在教室里一个人看。两个星期后的一个周末,坐在家里的后院门口,初秋的凉风贯堂穿过,带着树木和泥土的清爽气息,我合上了书,脑海里莫名冒出了“一叶知秋”这个词,好像我在这本书里过尽了一生,杜小康、桑桑、纸月、细马、秃鹤,这些人物仿佛真的存在过我的生命里一样。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以及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个充满遗憾却有着大团圆结局的故事。桑桑顽皮可爱又心思细腻,六年级时得了一场怪病差点死去;他的好朋友杜小康是当地首富之子,后来家道败落辍学自力更生;秃鹤因为没有头发一直备受嘲笑,但因为在一次集体汇演中的努力表现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细马是被领养的孩子,不懂当地方言的他无法融入到校园生活里面,于是整日与牛羊为伴,在养父母的家被大水冲毁后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纸月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姑娘,母亲早亡,父亲下落不明,和外婆相依为命,转来油麻地小学后遇到了善良的桑桑,最后被还俗的父亲带回了家乡。
这些人物让我想到了村里小学的那些同学们,名字大多已经忘记了,有调皮捣蛋的老鼠和威仔,有学习成绩永远第一的班长,有每次下课都要去买零食的富公子,有总是帮我写作业的梅子姐.......,老鼠一直成绩不好被老师体罚,后来在运动会上跑了第一名第一次因为表扬站上了升旗台,多年后初中辍学去了外地打工;班长家里是三兄弟,父母做生意但依然负担很重,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名牌大学,不过母亲得了精神病让他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富公子和我一样在四年级也去城市里读书了,父亲几年前因为一起杀人案做了牢,家里的酒店被卖给了一家私人医院;梅子姐的弟弟六年纪时在学校后面的池塘里溺水身亡,去年听别人说她老早就嫁了人现在都生了二胎。
现实的无奈总会不时地提醒我时间的残忍,我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老去,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洪流,离别总是来的猝不及防。告别了油麻地,告别了好朋友,告别了喜欢的女孩子,告别了那个会吹笛子还会打篮球的语文老师,桑桑的小学生活至少是完整的,他还能在毕业典礼上做一个稍微正式点的告别,毕业照上还能有大家的合影。而我似乎什么都没来得及留下,等我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我的小学都已经消失了,招牌变了,大门紧锁,我连进去缅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村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少了,地里也越来越荒芜,人们纷纷离开这片他们曾经热闹生活过的土地,也许这世界上本没有故乡,故乡只是一个寄托思恋的虚拟的地方,那里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那里埋葬着我们对幸福的向往。
《草房子》里唯一一个发生在油麻地以外的故事是关于杜小康的,杜小康本来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可惜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后来杜父带小康一起去放鸭,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鸭子们把人家鱼塘的鱼吃掉了,最后不得不把辛苦养大的鸭子抵给人家,杜小康的父亲因此郁郁而终,桑桑看到杜小康的遭遇便把自己养的鸽子卖掉帮他重新生活。
那种独自在芦苇荡里放鸭子的孤独和细马放羊时一样,都有一种被同类世界抛弃而不得不和动物相依为命的感觉,他们因为年纪尚小无力改变,只好一人默默忍受着,就像最后桑桑听到纸月失踪后的那种牵挂和释怀时写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