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会出现争执、冲突,甚至会出现有的孩子被推倒、被打、被欺负等等情况。
当自己孩子被欺负时,作为家长难免会不好受,有的家长可能会有自己出面去解救孩子的冲动,比如,向对方孩子家长交涉,向老师投诉,对打人的孩子进行教育等等。
孩子们确实需要大人的保护和监督,对一个关心孩子的父母来说,把情况向其他大人反映也是合理的。但是,赋予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力量也是同样重要。
如果大人仅仅是考虑怎样去解救孩子,而不是教给他们技能,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就可能在无意中鼓励孩子成为受害者。
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帮助,但不是通过同情、责备别人或被解救。而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冲突中学会如何与人互动的。
如果父母把孩子训练成将自己看成受害者,那么这种受害者心态将使孩子无力改变或影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让孩子将自己看成受害者呢?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自己探究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对此有什么感受、他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及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人可以帮助孩子们从这些早期的友谊试验中认识到,他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选择会影响他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