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研读”式阅读

在如今这个疯狂内卷的社会,我们不断被其他人超快和超多的读书量所鞭打,随之而来的焦虑和迷茫也日渐增强。于是我们被驱动着拼命读书,在数量和速度的路上狂奔,却忘记了自己最初是要去往深度和效率的方向。

鱼堂主告诉我们,每次读书都要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尽最大可能把书榨干,这样才能对得起读书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才是真正为了学习而读书。于是,他向我们推荐“强力研读”式阅读方法。

强力研读的方法就是读完一本书后马上再读一遍。第一遍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脉络;第二遍有针对性的看重要理论,并根据自己的思路去理解它。所以,第一遍的重点是了解,第二遍的重点是思考。

以前读书,要么就是一字不漏从头读到尾,要么就是在书上画出重点,并摘抄一些书中的金句。但往往避免不了看完就忘的死循环。而强力研读恰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保证了通读全书,跟着作者思路了解整体脉络 ;又注重抓取重点,有针对性的理解吸收。

要注意的是:第一遍读强调通读,了解整体脉络和作者思路,并非要求一字不漏逐步推进;第二遍强调对第一遍时标出的重点进行深度思考,做出有心得和启发的读书笔记,而不是流水账、抄金句等所谓的记录。

那么,怎样的笔记才是有效的读书笔记呢?

1.要清晰地表现每章的逻辑和脉络。

这个就需要认真分析梳理出作者的思路和内容框架,与思维导图有些类似。把这一章重点的理论、观点和思路或者故事的主线记录下来,下次看到读书笔记时就能快速清晰地知道本章的主要框架了。

2.要“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所以,不要过于追求全面,去记太多的重点。这样不仅记录的时候耗费过多时间精力,事后也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找不到真正的重点。

除记录脉络和框架外,还要记录那些使你产生冲击或令你拍案叫绝的段落。这些鲜活的冲击就是这本书的亮点。

3.要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很多道理,而是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改变生活。我们不应该只是关注书中说了什么,还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好像和作者对话一样,甚至你可以比作者思考得还要深刻。

之前在漫步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强调我们要把书中所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固定的模式框架让我总是感到束缚和茫然,最后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完成任务,很难通过所学有效改变生活。

现在看来,读书联系实际、学习改变生活的思路是正确的,思考和输出的方式有待调整和提升。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每本书都不是孤岛,它们的理念有一个共同的脉络。读的书多了之后,就会自然的把其中的理论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有时候甚至会在看到一个理论后,通过主题阅读去刻意寻找相关信息和资料,去组合成一篇全面、深入的文章,这个过程自然会加深理解、记忆,并推动运用。

其实整体看下来,读书笔记的做法与费曼学习法有些类似,都强调对知识的梳理、理解、输出。只是读书笔记的输出方式是书写,输出对象是自己;而费曼学习法的输出方式是讲解,输出对象是他人。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更深入透彻地榨取知识,并为我所用,影响生活。

读书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区努力,所以要用心读,带着思考读,慢慢吸收其中的“增量知识”,从而丰富我们的学识,助力我们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