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从愧疚开始,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九月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玖月浏浏温热的小手上。他像只小猫似的紧紧握着我的手,呼吸轻轻拂过我的手腕,临睡前还不忘用小手指勾住我的指尖:“妈妈陪宝宝睡。” 那一刻,上周那些失控的画面突然撞进心里,让我鼻尖发酸——我怎么会对着这样依赖我的孩子,一次次发火呢?

开学第一周的每一天像被按了快进键,各种事务处理填满了每个时间点,晚上利用工作之余,还要陪三年级的儿子写作业。尤其今年开始学英语,他坐在书桌前,手指总忍不住摸钢笔、抠课本,两个简单的对话教了十多遍还记不住,我积压了一天的疲惫突然就炸了。我拔高声音指责他“不专心”,见他眼眶发红却还坐不住,甚至伸手打了他。现在想起他当时缩着肩膀、咬着嘴唇不敢哭的样子,心就像被针扎一般疼。

周末爸爸给他洗澡时,我在浴室外听到爸爸问他“胳膊上的青怎么回事?”他只说是自己磕的,但我似乎觉得是我那天太用力了以至于留下了打的痕迹。晚上,我在他胳膊上看到那块淡淡的青痕,我反复问自己:是我那天拍的吗?还是他在学校不小心碰的?可无论答案是什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作为妈妈,我本该是他最安全的港湾,却成了让他害怕的“暴风雨”。我总以“忙碌”为借口,把工作中的烦躁转嫁到孩子身上,忘了他才刚接触英语,忘了他这个年纪本就容易好动,更忘了他需要的是耐心引导,不是严厉斥责。

今天中午,他拉着我的手入睡时,我悄悄摸了摸他胳膊上的青痕,已经淡了很多。可我知道,我上周那些失控的情绪,可能在他心里留下了更难消的痕迹。从今天起,我想努力做一个“平和而坚定”的妈妈:他学英语慢的时候,我就多陪他玩英语小游戏,少催他“快点记”;他写作业好动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他只是个孩子”,少对他发脾气。我要把对别人家孩子的耐心,多分一些给我的玖月浏浏;把对“完美”的期待,换成对“成长”的包容。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不想再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错过他依赖我的时光。我想,以后每当我想发火时,我都会想想今天他拉着我的手、安心入睡的模样——那是他对我毫无保留的爱,也是我必须守护好的温柔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