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薛家易
排 版 | 一姐
正文字数 |1583字
预计阅读时间 | 5分钟
前 言
杨杨是我们瑞言【运营天团】的成员,也是【言读社】的私董会成员。
▲杨杨的个人照
之所以想写一写她,是因为昨晚开完会后跟她一起回去,她跟我分享:“因为这段时间在做【言读社】,会发现自己原来积累的很多东西都融会贯通了,每当自己去翻一本书、学习一些内容,会发现自己马上就可以找到解决当下一些问题的方法。”
从她的表述,我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赞了,而我最近也总结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自己的状态始终是逆风翻盘最好的根本。
杨杨身上有很多有优点,但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她的绿灯思维:对于学习的有用的信息和内容,她总是吸收很快,且执行的很彻底。
01
在今年6月之前,我跟她并不熟悉,点头之交罢了。因为今年6月30日的瑞言【能量盛典】的上台演讲,我们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被通知:现场300人,线上有10万+的人观看,我们两个都是需要上台的演讲者。
为了有一个很好的呈现,所以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一个众创空间,一起练习演讲。
练习的过程,需要打破、重来、再打破、再重来,有的演讲者甚至说不想上了,台上是让人着迷的,但台下的过程总是不那么让人舒服。
我也是,主要在演讲内容的梳理上,始终觉得哪里不通,找不到自己要的感觉,过程有点心塞,但有两个人总是在肯(逼)定(迫)我,让我练一次、再练一次。
其中一个是能凡,因为之前【言友说】的交道,我们比较熟了,另外一个是杨杨,之前虽然认识,但是他两个在这个时刻的肯(逼)定(迫),无疑让我对他们印象越来越深刻。
我们三个轮流上台练习,然后互相点评。我观察到他们两个其实都不是天赋型演讲选手,甚至跟我之前多次上过讲台不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台上经验。
但是当能凡对我表达这次不能亲自上台的遗憾,以及杨杨坚定上台的决心,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在想,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又不是很差,为什么要那么否定自己呢,所以那一次,我们都在这个舞台上绽放了自己,收获了一票粉丝。
后面跟杨杨交流,我问她,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发现她在之前也接触了一位社群老师,这位社群老师很多人都接触过,但我发现她是少有的把老师说的都去执行了的人,一步步打破限制性信念,并且运用在自己在【能量盛典】演讲上面,整个演讲练习和登台的过程,会发现她都能量爆棚。
就像她说的:舞台不是断头台,讲得再烂下得来。一个人如果可以打破自己,可以对成长保持绿灯思维,那他/她的人生想不开挂都难。
▲演讲台上的杨杨
02
记得杨杨和我7月第一次1V1交流,我发现她很积极,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原因是她有些害怕跟人求助,我就送她了一句话:你要做伸出手的努力,不然别人想帮你一把时,都不知道你手在哪里。
自从那次1V1,从此我发现,她身上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了,优势也就跟着发挥出来了。
后面体现得很明显的在【言读社】这个项目上:项目的初启动期,出现问题自然很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跟言读社创始人果总交流很多,每次都是在自己公司那边忙完,就跑来瑞言和果总商量整体调整细节。
我发现她开始懂得求助资源,也懂得为团队出谋划策,身上的能量场也越来越高了,每次见到她,我都觉得她状态超级赞。
因为她有很好的绿灯思维,别人说的对她有用的话,她都记住并去执行了。
03
后面杨杨在做【言读社】产品期间,我跟她说你要证明自己学会一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能够讲出来一遍,因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证明自己真的学会了。
结果她马上就做了第一个去主动分享的人,而且分享得极好,后面她跟团队说:那一天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准备这场分享。
在筹备【言读社】期间,为了打造好言读社,她找了很多人交流学习,有一次和家旭沟通,家旭把【瑞言讲师团】讲到的3E1F法则跟她分享了一遍,我发现她马上回来就可以跟团队分享了,而且能教团队怎么运用,我发现她学习力和头上运用的小马达已经正式全部打开了。
因为最近感觉她状态越来棒了,真的很替她开心,她在回去的路上跟我们分享说:她不在乎付出多少,因为她始终相信这一切都是回报在自己身上。
对的,在绿灯思维的成长路上,一切总会功不唐捐,始终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