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从学生的角度介绍了课程编制与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通俗的讲是:1、帮助学生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学习什么,这个教育计划要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方式。2、提供什么学习经验才能使学生达到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怎样帮助学生学习所计划的内容。3、怎样组织学习经验才能使它们具有最大的累计效果?也就是说,制定什么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整合方案,才能使学生内化学习的内容,并把它们运用到所遇到的适当情景中去?4、怎样评价计划的有效性?也就是说,遵循什么样的程序,才能连续不断地检产生所期望的学习的程度。概括起来就有了该书的前四章内容:
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2、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成这些目标?(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的加以组织?(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范式,使如何实施教学有了依据。初读者可以先读P158-P162了解背景,再重回P1-P144学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详细的内容及步骤。期间可以先掠过P107-P125,这部分讲述的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改进。在了解了这些具体知识后,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再去看施良方关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进行总结。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为学生从事课程编制过程提供了指导,使课程编制有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步骤。同时该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
读完该书,首先觉得这本书确实为课程编制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步骤,泰勒所做的是一件务实有效的研究。其次觉得这样步骤不仅适合于课程,它放在一个课题、一节课上也是适合的。再其次想到了郑州市道德课堂中老田所讲的道德课堂三问:“任何一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二是,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三是,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落实核心素养的好课。”最后觉得任何研究、课题都要有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仰望星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