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志愿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但依然不变的是让家长、学生共度了几个不眠之夜。怎样才能考上那个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成了失眠的纠结。不知你有没有忽略,陪着纠结的,还有老师……
今年中考全省规定没有择校生。相当于考生只有一次选择机会。这就如同攀爬时只剩下腰上的安全带,爬到半空回头看时,少了地上以防意外的安全垫。这会让很多人惊出一身冷汗。这一政策着实让家长和学生安全系数顿减,危险意识倍增。唯一的选择,谁不想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这让多少人纠结:报高了,危险;报低了,亏!
文件还规定:低于396分无权享受分配生资格。这一规定成了一道分水岭,无情的挡住了许多学子遥望重点高中的梦。就滑县而言,只要分数低于396分的学生,就不可能考入一中、二中、六中和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任何一个高中。
痛苦就横在这里,现实无法跨越。很多人不考虑平时的成绩,也无视这一规定,毅然决然的就要报考重点高中。这明明是一条没有希望的路,这明明是要去牺牲,却飞蛾扑火般的自毁前程。
所有的痛苦均来自传统文化的束缚。一定要让孩子上高中,无论孩子是否适合高中的竞争。这一情结也跳不出传统文化的泥淖。《论语》云:学而优则仕。让多少人为此痴迷癫狂。这个“优”很多人理解为“优秀”,即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做官。其实“优”还可以解释为“游刃有余”,即学习游刃有余了,轻松了,也可以做官。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也只有考上了重点高中,将来才有可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了,就有可能“学而优则仕”了。这一思想绑架着我们,让我们不管孩子学习是否“游刃有余”,就一定要奔着“仕”这条路走下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牵制着多少人梦寐以求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但真正能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或许我们还不太能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有人说: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筹划:将来孩子长大了,是考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后来,孩子长大了,发现自己想多了……
当家长全力以赴支持低分孩子报考重点高中时,老师仿佛成了通往成功的绊脚石。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老师同意报考,就万事大吉了。无论孩子平时成绩只有一百分,二百分,抑或三百分……
其实,老师又怎么会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如愿以偿的考上理想的高中呢?老师又怎么会不想桃李满天下呢?老师又何尝不是全力以赴的支持学生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大可能的摸清自己的学习底细呢?就在报志愿前,我们学校进行了五次精心安排的模拟考试。考前会议上教导主任对监考的严格要求还在耳畔回响;考场上肃然的气氛仿佛还在周围弥漫;改卷的一丝不苟、夜以继日的情形还在眼前浮现。这五次的模拟考试就是报志愿的依据。但在有些人眼里,却如同一条拉在空中的废弃的警戒线,一把扯断,顺手丢开。
有的家长说:我们全家商量过,我们就报一中了。但我们要知道:中考的录取权不是由你们全家商量决定的,也不是由老师的首肯决定的,而是由孩子的成绩决定的。当老师告诉他孩子这几次的模拟考试只有二百多分时,好像这二百多分根本不是他要考虑的因素,依然很坚决的回复老师:我们上学也三年了,报个自己想考的高中还不行吗?要知道,只要分数考不到396分,根本不可能上任何一个重点高中。明知道没有希望,却要大义凛然的知难而进,这是一种勇气,还是一种无知?其实我们都应该明白:在做一件事时,你应该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就报志愿这件事来说,我们就应该考虑:我们想让孩子上高中吗?上高中的关键是什么?是先考上高中。什么决定孩子能否考上高中?平时的成绩。所以,在报考志愿时,我们最应该结合的就是孩子平时的成绩。
有的学生认为:我以前没有努力,剩下这二十天的时间好好努力。其实,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美好设想而已。剩下二十天,就算你没命没日没夜的学,你又能提高多少?但学习是有难度的,你能把握学习时间,但你能掌握的了学习效率吗?回望三年,你又何尝不是经常下决心好好学习,但誓言实现的又有几次呢?很多学生不服气,觉得自己有潜力,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但回想一下,三年都过去了还没有创造奇迹,剩下这二十天创造奇迹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尤其对于那些自律性差的学生,真正脱胎换骨的又有几个?我们不还是以常态生活着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可能考上,如果考不上就用钱买。今年中考取消了择校生,用钱买的可能性极小,但不排除托关系走后门。但不知家长考虑过没有:假如孩子有幸考上理想的高中,而这种有幸考上的学生进高中成绩也只能在末位。进入高中,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高中三年的拼比会更漫长。假如孩子高中三年成绩总落在后面,他的心理压力该会有多大?很多学生在初中曾受到老师无尽的关爱,到高中成绩末位,可能会受到白眼和冷落,不知孩子可能承受的了这种待遇。用钱买上的更有压力,对家长的愧疚,“我是开后门”的阴影也许会笼罩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一生不能弥补的伤痛。很多学生因为入学选择过高,觉得周围的同学比自己优秀,因而生活在惶惶的自卑中,长期得不到自信的滋养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在我接待的高中生咨询案例中,正常考入的学生心理压力大的还不在少数,往届的择校生更多,家长多出的那部分钱,是他们,至少是高中三年不易卸载的重负。
有的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成绩,目标直击重点高中。与其说这是一种迎难而上,不如说是一种无为的逃避。这毋容置疑给孩子推上了一条没有希望的路。很多学生还小,可能意气用事,可能幻想破釜沉舟奇迹显现。但家长应该理智。二十天,怎么可能出现奇迹呢?也有的家长认为:趁这个机会,给孩子增加压力。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有压力远不如给动力更有效果。而动力又来自希望,现在的选择与梦想差之千里,希望又从何谈起,何来动力?而增加的这种不理智的选择方式也会影响孩子。或许现在孩子不埋怨什么,但若干年后孩子再想起你给他指点的这条毫无希望的路,而不是教会他量力而行的对待生活时,不知道他会不会也不计后果的选择逃避。
二十天后,当别的孩子高高兴兴拿到经过三年拼搏得到的通知书时,有的孩子却因选择不慎而一无所获,他内心的伤痛是任何人无法用语言安慰的;抑或他躲在角落里哭泣他的青春劳而无功时,他被打败的自卑感就此会和他如影相随,不知你可有为他疗伤的神药?
选择中考志愿机会是唯一的,我们决不能像一群晕了头鸡,让重点高中情结牵着我们一窝蜂的涌向那个自认为心仪的学校;而要冷静的考虑,我们适合上哪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