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听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灵气”。熟悉,是因为曾经时常有人用这个词形容我;陌生,是因为我确实不太了解其内涵。
那么,什么是灵气?
为此,我特地去百度查了词典,灵气至少有5个解释:
一是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二是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三是仙人的气质;
四是仙灵之气;
五是美好的名声。
所以通常我们所说的灵气应该指的是前两者的对于外界物体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聪慧,秀美的气质
“灵气”这个词,我最早是从初中语文老师的口中得知的,后来陆续的高中老师,研究生导师也拿这个词形容过我。
学生时代嘛,总有许多自以为的小聪明,我的小聪明就是如何“偷懒”做作业。特别是在当时“重理轻文”的时代,如何偷懒做语文作业就是关键的问题。我的偷懒方式是:只做新题型,特别是在高考前期。
以语文为例,现在都还依稀记得的三类题型,一类是对联题,一类是扩写题,还有一类是缩写题。其他的一般的题型呢?在前期大量的练习中,都已经形成了一个范式,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对于新题型可能会比较有挑战性,老师也总爱提问,只要老师提问,总能够给老师以惊喜,所以老师也总爱说我是一个有灵气的孩子。当时就觉得,灵气,可能是老师对于我能够完成作业,能够在他提问的时候有那么哪怕一两个人做了他的作业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那么关于灵气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第一点,让我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就是这样所谓的灵气,在别人看来它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特质,在交代任务或者是分配工作时,从对你的信任上来说会比别人多一层。很多事情,觉得交代给你就比较放心,能够委以重任。
第二点,让我结交了更多更好的朋友。人都喜欢跟聪慧或者是美好的人和事在一起。如果你是一个聪慧或者是秀美的人,或者说你对于某一件事情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那么你就更容易吸引到同样具有美好气质的、聪慧的人在一起。
第三点,让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在潜意识当中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别的孩子更有灵气的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底气。或许你会觉得这是表扬的结果,但是正是因为你表现出来的灵气,让老师或者是周围的人喜欢你。我意识到我不能辜负老师或者是别人对于我的期待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灵气,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灵气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怎么培养呢?在我的理解里面培养灵气就是比别人“多一点”:多一点好奇,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思想的碰撞。
多一点好奇,就是多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说,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他能够一分钟写500个字。那我就会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然后去各种方式摸索尝试一下。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讯飞的语音输入效果是最好的,这样就解决了输出慢的问题。原来一周才能更新篇文章的慢进度,以后我就可以一周更两篇,或者说实现日更。
多一点思考,对比想想为什么。以我们平时的研究论文来说,同样的一个选题,为什么在别人的笔下就比较容易被接受被认可,而我花了大量的工作却没有被认可。把我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别人在开头的第一句话抛出了他的观点,第二句话用数据去论证,第三句话再举一个案例来进一步佐证,最后一句话再总结提炼,为他最终目的服务,充分体现了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所以多思考一点,在别人的文章里面多学习一点来提升自己。
多一点思想的碰撞,展现你的聪慧气质。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有局限的,每一个人的视野或者说格局也都是比较狭隘的,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交流和虚心的请教过程中,你才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的问题。还是以论文为例,写完自己的一篇论文之后,可能会深陷在自己的逻辑里面,觉得自己的逻辑完美。但是当你把这篇文章拿给别人看的时候,人家就可以一眼看出你的逻辑漏洞。通过交流,通过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然后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别人的格局高度,同时,展现你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表现你聪慧气质。
或许这三点看似好像跟你的灵气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就是因为你在做事情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你的好奇心,你的学习欲望,你的思想度,这个就是别人眼中的,你的灵气的人。
所以说请多一点好奇,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思想的碰撞,做一个有灵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