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在粗线条的生活里,一直保留着一点儿情调。无论到哪里,都会选件纪念品,给以后的念想做个标记,为感怀岁月留个入口。
最开始是书。为打发旅途和住宿的无聊,每到一处去书店买书,大都是介绍当地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然后在扉页写上时间、地点,有的还写事由。也有例外,去兰州出差买了《宋词三百首》,返回嘉峪关硬座16个小时,我通读了一遍,其中还做了些批注。扉页只写了时间。一次买了本《古兰经》,从兰州到民和到西宁到恰卜恰研读一路,其间遇到不少回族同胞。想想后怕,人家真是宽宏大量,不与我这个毛头小子计较。那本书上,只是小心翼翼地盖了私章。
为了突出纪念意义,改成买明信片。每到一个地方先去邮局,选几张明信片寄给自己和亲朋好友,有的句子写的浪漫深情,有的明信片的照片绘画漂亮,还有的是喜欢当地的纪念邮票。
后来,邮政寄信渐渐退出时代,改成了当地采购,那是一段乱七八糟的时期。所到之处,买过烟酒茶盐醋药香薰皮草剪纸绘画土碗陶罐壶盏瓦当银器以及胡杨枝、铁树籽,还有过专门收集当地的冰箱贴,直到家里换成了玻璃面冰柜。实际上这些失去了我的本意,导致后来咬牙切齿断舍离。
有年去汉中,从堂弟那里懂得了捡石头。以后每到一个地方,或山谷或水边乃至游玩地、住所,仔细捡一枚石头处理干净,写上时间地点随记,回家摆在书房桌前。读写累的时候,将注意力移到石纹字句上,唤醒一段旧时光,看到那时的情景、那时的心情、那时的阳光、细雨和飘雪,还有那时稚气的自己。沉思一阵,感叹几声,让眸光柔情似水。
自驾去了北方12省区,经过森林、戈壁、雪域、沙漠、草原,捡回了许多当地特色石头,记载着所有的经历,按时间顺序摆在博古柜里。我在想,等老了走不动了,就静静坐在它们面前,像阅读一本诗集自言自语,说白驹过隙,一路上自己是如何走来的。说旅途邂逅的寂寥、忐忑、艰辛、欢喜,以及那些浓浓淡淡的情怀。还有,我一定要背对这些石头站起身,自信满满地说我还能行,还能走一段路,看一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