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纪实之一
7月30日早上八点钟,郎溪第三小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上午活动主要内容为开幕式及新教育榜样教师叙事。
首先由郎溪教体局的陈会庭局长致开幕词,介绍了郎溪教育发展的现状,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之后未来愿景,要引领全县老师成为幸福的专业教师。
接下来徐阿存局长做了讲话。徐局长提出的几个问题令人深受触动。她说“除了教材和教参,有多少教师还在阅读?除了评职称需要写论文外,您还进行写作吗?一年有多少篇教学随笔?”她还说了她调研课堂时的一些感受,迷惘的老教师,需要引领的新老师。老师们为了分数、名次、市场、家长需求,在全力以赴战斗着,图书无人借,教室书吧乱七八糟。她呼吁大家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要让教育回到原点。徐局长的讲话真诚恳切,她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领导讲话之后的舞台就交给了新教育榜样教师。
第一个讲述的是我们星火团队的团长刘恩樵导师。他讲述的题目是《用随笔润泽美好少年》。刘导首先给同仁们明确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他认为语文素养的提升要从大阅读、日写作、思课堂、微课程这四个方面入手。他说“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写作根于阅读,随笔优于写作。”他具体地阐释了什么是“日写作”,关键词是坚持、积累、成长。他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带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随笔本;每周必须完成五篇随笔;随笔怎么批;为学生出作文选;别具一格的寒暑作业;学生的作品发布会、游学作业展……
虽然这是第三次听刘导做报告,但是心里依然是非常震撼。他对学生的倾情付出,对教育的一片赤子之心再次打动了我。一边聆听,一边记录,心里默默地给我们可敬的刘导点了几百个赞。
第二位榜样教师王长春讲述的是《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长春老师是我的家乡人,她的事迹早有耳闻。她从2015年第一次走进海门牵手新教育起,就走上了专业阅读写作的成长之路。“专业阅读,穿行在大量的思想中;专业实践,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专业写作,沉浸在思考的快乐里。”她引领孩子们晨诵诗歌来擦亮每个日子;她努力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两年多的时间里引导孩子们诵读110首诗,采用阅读集赞、阅读存折、阅读之星评选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2016年1月起,作为萤火义工,她致力于引导亲子共读共写随笔活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并为偏远学校捐书,行走乡镇推进每月一事讲座。长春老师说“我愿意用我的青春和生命,继续编织美好,向着明亮那方,振翅飞翔。”
第三位讲述的是殷卫娟老师。她分享的题目是《让每一个生命创造奇迹》,重点讲述她的奇迹树班的教育叙事。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起,让人感同身受。她说在遇到新教育之前,在乡村工作7年,后来进入海南中学,虽然自己努力工作,尽力去提高学生成绩,可无力改变自己遇到的一群问题学生,甚至被家长误解,害得她不想当班主任,认为那毫无价值。更是差一点辞职离开教师队伍。后来遇到新教育,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丰富的课程和生活,来丰富孩子们的世界,点亮自我的笑脸。她的奇迹树班有自己的班级书橱、班级电影院等。她的奇迹树生命课程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她的奇迹树英语班本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她说“只有成绩上来了,才能自由行走。”因为成绩提高了,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自己在专业上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第四位讲述的是董艳老师。她以《开启孩子的诗意人生》为题,讲述诗意在乡土的歌。五年时间她引领孩子们坚持每周一诗活动:周二诵诗,周三送诗,周四作诗,周五习诗,让诗歌开启孩子的诗意人生。让晨诵成为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积累,一种习惯。她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上好阅读指导课;拍课本剧,给作者写信,设计手抄报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她坚持每月读两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她用文字雕刻时光,为自己打开了成功之门,如今她出版了自己的儿童晨诵诗集。
下午活动的内容为星火导师们的专家讲座。曾宝俊导师、刘祥导师、王益民导师闪亮登场,从专业阅读、写作、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给我们以点拨和引领。
曾宝俊导师带来的讲座是《促进专业成长的读书》,给予我们专业阅读方面的引领。他说“最重要的成长方式就是阅读”“正确的读书方式,不是去找知道,而是去找不知道。”他以知乎上的看到的日本煮饭老人被称为“米饭仙人”,后面网友回复的相关内容,来说明很多大学生生不读书,处于一种封闭性心态中,只会用自己熟悉的观念去解释新事物。而我们在学习新鲜事物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要打开视野,打开心扉。
如何读书呢?他强调要“反思——抽象概括——应用实践”,要“打开经验——建立连接——概括”。“每位教师书柜里都要应该存放五类书:专业的书;经典的书;生活的书;情趣的书;自己的书。”他还强调“教师读书应该有四重境界: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老师的报告对我触动很大,生活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封闭性的心态,老是重复自己知道的东西,缺乏一种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缺乏反思和探索精神。今后自己要学会去关注自己未知的知识,还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努力以开放的心态去认真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刘祥导师带来的讲座是《改变,从写作开始》。他从自己的经历讲起,讲述教学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少年时代对文字的喜爱,读书中遇到的好老师,工作之后读魏书生的书得到启示。工作13年,只在02年有一篇论文获得了省一等奖。从2004年接触新教育,在教育在线上受到一位老师的影响。开始每天写一千字读一万字,从此世界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这一年他发表了90多篇文章。刘导说“教育写作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要会思考,会逆向思维。”要“集中一个主题写”,他说曾经一个寒假就写出了20万字的一本书。
刘祥导师还给我们点拨写作的相关技巧。(一)写什么?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案例分析;随笔。(二)关于论文的选题。他说选题的原则是“人”的视角,把学生视作独一无二的人,把作品中的人物带入自己的生活中观察,把教育教学视作生命的雕刻。(三)灵感从何处来?教室里的一切皆为素材,从课堂上发现灵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四)应该知晓的写作常识:1.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注意新、巧、美;2.要抛弃无意义的“我”;3.立意要站在潮流的制高点上;4.敬畏你的文字。
刘导的讲座非常令人震撼,一年90多篇的论文发表,一个寒假20万字的著作。一年时间写成54万字的《走过高三》。虽然还没有更多的去了解他的其它作品,就已经深深折服了。他对我们如何写作方面的技巧点拨也非常有启发性。
王益民导师的《我的诗意与远方》与前面两位的相比,多了一份诗情画意。王益民导师多才多艺,除了教学、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之外,业余写诗、创作散文、小说,喜欢摄影……他的讲座幽默风趣,不时引起阵阵欢笑声。他说“世界再大,也是诗歌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写点诗?“用诗歌的形式记录自己思维的瞬间,表达自己的喜悦。”他讲述自己在工作之余的诗意生活,还透露了一些自己和夫人的生活中的充满情趣的小故事。他展示了他创作的部分诗歌,如《从前慢》《我喜欢上了黄昏》《风比远方更远》《老妈的花》等,并且给我们讲述了诗歌中的故事。听王导的讲述,听他动情的读诗,体会诗中的浓浓母子情、故乡情……不由得湿了眼,醉了心。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常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王导说“一个人每天还应该有时间发会儿呆,总把自己弄得那么日理万机的人其实是很可疑的。”感谢王导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生活中要有诗意,每个人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把它酿成心中的诗。每个人都要读点诗,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诗意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