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104】2025-07-19

《老子他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固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他这句话指出慈悲的重要。我们晓得中国文化的所谓三家,在秦汉以前的三家为儒家、道家、墨家;唐宋以后的三家则为佛、道、儒。不管中国文化如何说,在老子作此书时,佛教尚未传来中国,佛教是在《老子》这本书问世后数百年,才传入中国的。但远在老子时代,已先提出慈悲观念的重要。后来佛家传入中国,一面与老庄思想,一面与孔孟思想,好像强力胶一样黏牢在一起了。主要的原因是太多观念相同,自然就构成了东方文化的“大器”。“慈悲”是佛家最重要的基本,可是,真正开始讲的是老子。老子说,唯有真正的慈悲,战争才不会打败仗,都是打胜仗的。

但是,老子为什么却说“夫慈以战则胜”呢?这要深入研究军事哲学了,更要深通兵法,才会晓得兵家这一种思想的崇高伟大与重要。中国的军事哲学思想,除了老子还有后面的孙子。孙子可说是中国的第一位军事思想家,世界各国的军事包括苏联的陆军大学,也都是非研究《孙子兵法》不可。

一般学军事的人,很少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胜仗;可是《孙子兵法》中则提到“仁”。中国文化中“慈”与“仁”有时是同义字,只是两个名词的变化,由于时代不同,语言文字表达的不同罢了。大丈夫假如没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天下人之心,不能为大将。至少在带领自己的部下时,如果没有仁慈之心,不能视部下如自己的子弟,那是无法打仗的。

又如田横的五百子弟兵,当领导人战死,则统统自杀,一个不留。这就说明带领部下如果不是真仁慈,不是真做到如父母爱儿女一样的仁爱,是不会有如此结果的。不但作战带兵如此,就是领导一个机构,领导一个工厂、一个公司,对部下也是应该如此。

不过,仁慈并不是如带娃娃一样,下雨了赶快把他抱起来,天热了赶快为他脱衣服。仁慈是真教育,真爱护,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所以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不作战处于防御时期时,则是万众一心地坚固团结。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天心仁爱”,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天地的心在哪里?天地无心,看不到一个心脏,也看不到一个思想,天地的心在万物上面表现出来,它生生不息。万物的生命靠天地而生,这就是“天心仁爱”,所以,“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充沛于内在时,上天便自然保佑你。这个上天,称之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乃至于鬼神也好,都在保卫你,保卫万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