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做生活的智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妈妈说:东西要归位,从哪拿的要放到哪去。

小时候,觉得妈妈很烦,总是要求很多:剪刀放在文具抽屉里、伞放在门口小筐、用完了的工具放回工具箱……觉得这样一点也不“自由”,每次用完还要再放回去,多麻烦啊,放在随手的地方不好吗?

长大后,经历了多次次睡觉起来找不到眼镜、临出门到处找钥匙,上次拍好的证件照找不到了又得花时间去重新照,这样的忙乱又无序、额外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事情后,慢慢体会到了妈妈从小让我做到的“物归原处”的好处。

习惯去固定的地方拿东西,每次用完还放回它的位置。减少了很多到处找东西的时间,而且知道每件物品会在什么地方,也不用再费心去记住,也减少了很多焦虑和压力。

大脑有盲区,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可靠

人类在其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进化出一个特殊的结构——海马体。它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以及空间讯息的储存。 

人类进化,为了适应环境以谋取生存,需要对于食物源、水源和危险区域记忆牢固,海马体就专门来记忆这些空间位置。但是海马体擅长的是长期记忆,对于固定的位置会记忆牢固,而对于位置不断变化的物品却很难记得住它们每次不同的位置,如果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变动比较大,这无疑给大脑的记忆打来了巨大挑战,总有它力所不能及的盲区。

工业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物品的激增。据研究显示,普通的美国家庭平均拥有2260件看得见的物品,如果算上隐藏在厨房、衣柜和车库里的小物件,这个数量还会更加惊人。

用大脑去记忆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然后去寻找去使用,用完后再随意放置,等下次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也是在所难免了。

“分类+归位”——提高心智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著名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汀在他所写的《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一书中,给经常会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的人们提供了一些解决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对物品进行分类和归位。

每个人对自己使用的物品都有各自的逻辑,如果你已经有了良好的习惯,能随时找到想要的物品,那么继续保持它就好。

但,如果你经常不记得东西放哪里了,总处在找东西的状态中,那么下面两条建议会对你有帮助。

01 分类

根据常用物品的特性和使用习惯进行分类,把功能相近的物品进行整合,舍弃部分功能过于单一或者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物品,比如曾经非常风靡的切葱花剪刀,把苹果切块的小玩意,基本上不会在其他时候用到。只留下那些功能最全、适用性最广的物品。

02 归位

妈妈虽然唠叨,但是“物归原处”这个道理却是非常有用。

我们从来不不会找不到筷子、碗,因为它们都会被放在厨房固定的位置;也不会找不到牙刷,平时刷完牙自然会把牙刷放在盥洗台上。

同样的,我们把根据用处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给它们安排了固定的“安身之所”,在使用完之后也需要放回固定的位置,这样下次使用的时候就不会找不到了。

跟妈妈学着,工具放在工具箱里,钥匙放在门口鞋柜上,家里的重要证件和文件都有固定的抽屉存放,平时摘下眼镜也会固定放在梳妆台上。

从哪儿拿的放到哪儿去,养成物品放置的习惯,可以大大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减轻盲目寻找时的压力,感觉有序而舒适。


你呢,平时常用的物品都是怎么存放的?欢迎把你的收纳窍门放上来,我们一起讨论。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树越来越繁茂 站在树尖的那片叶子 却感觉越来越孤独 终于有一天 叶子对树说 我要去看看山那边的世界 树深情的劝慰 ...
    福心姐姐阅读 3,931评论 7 13
  • 农场每天早晨四点开始采摘蔬菜,被送到店里时的蔬菜依旧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儿十分的鲜艳欲滴,非常诱人。 1.司氏农场:...
    44号厨房阅读 1,036评论 0 0
  • 殇、也许你并不知道。 殇、也许你并不在意。 殇,或许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孤单
    冷凝忆阅读 1,391评论 0 0
  • (1)在人员招聘中,要重潜力而非经验 (2)为员工工作外的个人发展提供支持 (3)在信息的上传下达中做到十足的透明...
    姜戈一阅读 2,67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