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就是三个小伙伴本来天天一起玩,慢慢的,都妞和马不对眼了,可能今天冯同学要跟妞在一起,那马同学就不开心,还要假装开心,看到学堂接送的麻老师立刻扑在老师怀里,然后就是妞冯作伴,麻马作伴。明天冯同学要跟马同学一起,那妞可能就看起来低沉,一把扑进麻老师怀里,假装开心的一路跟麻老师相跟去学堂。
学堂的各位老师也非常关注这件事,每个老师都上阵采取各种办法,结构基本无效。最开始妞会跟我讲马同学如何如何,还列出一二三,慢慢的再问,只说马太胖,却说不出哪里不好,反正就是情绪很大。让她跟马在一起玩绝无可能。
我曾经看到过一次冯马咬耳朵,而妞面带失落,却强自镇定继续写作业。这样的情形自然勾起我小时被孤立的伤痛。不过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路上与孩子共情,但是问题搁在那里,简直一筹莫展。
有时候觉得,是家长太过在意孩子们这样的矛盾了吗?冯妈妈狐疑的跟我说,小冯今天跟这个玩,明天跟那个玩,是不是她在挑事?吕老师则采取让大家惜福的办法,要求每个人都去爱同学,她跟我说,这事家长不要参与,让老师从中协调效果会更好。我笑笑不语。
那天忍不住在游戏力群里请教,老师让我看到自己对这事太过关心的一面,我到底是关心自家孩子的情绪,还是关心马同学?还是我纯粹想要一个和谐的局面呢?我承认,大人之间关系好了,内心里是想要孩子忽略那些矛盾,但是孩子成长到七八岁,确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恶,并不是家长几句说教就能够让她改变行为的。
那么怎样接纳孩子的情绪呢?老师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跟孩子探讨自己也有不喜欢的人,一起作画,然后可以给画上的人增加胡子等等,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晚我就做了尝试,说实在的,我的感觉很多都被屏蔽了,是体会不出孩子在画画时的感受的,只是那天我们把整张画都涂满了乱七八糟的线条,到最后,妞在很小的角落又画了冯同学的画,真的跟天使一样,当时我实在无语,我看到自己大人的评价不断出现,只好努力闭嘴。
这件处理情绪的事情过后,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事而已,我跟妞妞商量,我们都去尝试跟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友好相处,当做是挑战,好不好?其实现实里我就不得不这样做啊,可是说出的话非常的言不由衷。妞妞也漫不经心的答应了。
昨晚去学堂接孩子,三个孩子一起跑过来跟我拥抱,我赶紧接住,看她们跑跳着玩闹,似乎又一次尽弃前嫌,到底什么在发挥作用也不得而知。
晚上妞跟我说,妈妈,我跟马同学谈了,让她跟我玩,我给她好吃的,没想到她就答应了。冯同学说我只有跟马同学玩她才跟我玩。妞说的时候,我尽量不带情绪听她说,内心却又有一万个评价,担心。
好吧,这是孩子的处理方式。对于妞,显然跟朋友的链接重要性要大过零食,大过老师的表扬等等,那么,我就随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