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近期有一则报道,18岁的长春市高三考生彤彤由于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一路下跌”,造成恶梦连连,状态非常不好。后来,她甚至产生了弃学弃考的想法,急坏了家长和老师。
高考在即,这个考生的新闻再次勾起了我十几年前经历过的那场“磨难”。说“磨难”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着实是被高考吓着了。
我不是胆小的人,但是高考前一天忽然感觉就像世界末日要来临。那天下午,学校通知去看考场。我骑车去了,烈日下的操场在眼前有一种不真实感。
不过,好在没有晕倒。
回家以后,把被子裹紧全身,可还是冷得要命,浑身禁不住筛糠似地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墙壁上钟表的秒针,像等待一只恐怖动物的出现。
家里没有人,我就这样挨过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脑子里是一团浆糊,没有什么想法。如果一定有,就是对高考强烈的恐惧。
我高一成绩不错,底子还行。高二感觉有点吃力,不过尚可。等到高三,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看着书桌上堆起来教科书和习题集烦得要命。而我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家族里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
高考前的十几天,学校彻底放假,让大家回家备战。按理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我连书都懒得翻一下,只会整天发呆。
我就是觉得肯定考不上大学,然后不断追问自己考不上怎么办。那时候不知道,那种排山倒海般的压力是怎么产生的。只是感觉那种恐惧感,就像一只偏执的疯狗冲我不断大声吠叫。
我无力对抗,就像得了一场大病。
那天晚上,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我妈随口说了一句:考不上也没啥。顿时就觉得,好像紧绷的神经变得柔软了。那一夜,居然没失眠。
第二天早上精神抖索地起来,收拾好各种文具,脑子里一直转着一个念头:去你妈的,会啥答啥,老子拼了!反正也他妈考不上嘛。
一种念头一旦生成,就像桅杆上升起了帆。我的注意力不再是考上考不上,而是变成了会什么答什么。
感谢上苍,每一科的卷子发下来,我都惊喜地发现自己会的还挺多。会的,先答。不会的,最后编。模棱两可的,碰运气。总之,一定要把卷子写满。
高考的那两天,我就像个答题机器人,一门心思要写满,其他的一概不去想。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的新闻系,入学成绩是第4名。上大学的时候,我记得我的一个同班同学说,他是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我在几家纸媒先后供职十年,每一年都要仔细看看高考新闻。我的那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在报社做记者,一直做得都不错。
阅历一点点增加以后我发现,人生无处不高考。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人生面临的第一个大转折。而生活里这样的关键节点,还有很多。
我19岁经历的那场高考恐惧症,是值得我一生受用的好教材,甚至胜过千千万万的鸡汤文。每次遇到难过的关口,我都会拿出来温习一下。
所以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教育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