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概念:
什么是朋友呢?
最初的时候,我们虽然朦胧,但实际上有所定义的: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
然后我们在慢慢长大……慢慢地,我们对朋友多了一个标准: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人和人是特别不一样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朋友的定义,在我这里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我这里,所谓的朋友是: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
与此同时,因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变化,朋友的定义也开始逐渐分化,“老朋友”成了一个特殊的分类,因为老朋友的稀缺性——这实际上是时间的稀缺性造成的。成熟的特征就是独立,独立的意思是说,生活上、经济上越来越不依赖朋友的存在,朋友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于是,我对在这个阶段能够交到的朋友开始有了新的定义。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说实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我特别不擅长处理层级关系,而我自己的经历使得我自己在这方面缺少历练。所以,我一向在做事的时候都尽量去选择那种“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讲课啊,写书啊,做网站啊,都是这种,我自己就能做好,不会的我就去学,多难都必须自己学会,时间多不够用都要挤出来去学必要技能,许多年来我就是这样的。于是,在那个阶段里,我与我的绝大多数朋友,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于是,我对朋友的定义再一次更新: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我所理解的情商,是这样的:
所谓的情商,就是擅长创造共赢局面。
创造共赢局面就是这样的,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需要试错,需要耐心……我们这种人是不可能把自己沦落到索取者的地步的,我们知道收获需要投入,这是多简单的道理啊。
所以,回头看看我对朋友、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
依附
独立
共生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朋友给了巨大的提醒。这个人叫霍炬,在网上也很有名。他是个万人迷,真的万人迷。个头不高,长得也不怎么帅,但女生就是很迷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是那种能帮助对方成长的人。这说起来简单,其实这并不容易做到。认识霍炬之后,我对友情的定义多了另外一个层面,我开始觉得每个人的友谊,质量是不一样的。对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含混的“够意思”,“讲义气”,而是帮助对方成长,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思考与践行:
小时候的朋友概念就是可以一起吃零食一起玩耍的人。
读书时朋友的概念就是成绩不好一起逃课一起打游戏的人。
长大后朋友的概念基本都是电影电视灌输的,江湖义气、两肋插刀。
后来发现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迷茫……
人总是在迷茫中成长。
当自己能力越强、越发独立以后,渐渐地不再依附他人。
当自己有能力处理绝大多数事情之后,便不再依赖所谓的“江湖义气”,因为这往往是靠不住的。
反过来说,特别在意“江湖义气”的人,往往是能力不足的。
另外一点体会是,当你越有能力,就越能促成双赢的局面,也就有了所谓了“情商”。
我不相信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能展现出极高的“情商”。
当自己的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有选择的帮助别人处理问题,甚至帮助别人成长。
这一点在和舅妈的交往当中感受最深。
30岁之前基本上都是舅妈帮我教我,30岁之后随着自己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就变成了我去分享给舅妈。
对每一次有价值的分享舅妈都表示非常感谢,因为除此之外,她别的都不缺。
对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含混的“够意思”,“讲义气”,而是帮助对方成长,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许算一个值得一交的朋友。
我特别喜欢分享我学到的新知识和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帮助别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