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贵在得意忘形

《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赵敏率众奇袭武当山,张三丰受伤。面对强敌压境,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太极剑法。演示过后,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

张无忌道:“看清楚了。”

“都记得了没有?”

“已忘记了一小半。”

“现下怎样了?”

“已忘记了一大半。”

“孩儿,怎样啦?”

“还有三招没忘记。”

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

以前看这段时,总觉得好玄,怎么忘了反而是学会了呢?既然学会了又为什么说忘了呢?

如今明白了,这就是得其意而忘其形。

形者,载体;意者,本体。载体只是方便,本体才是真实。

如人吃饭,过后还要去排便。既然要吃,为何还要排出去呢?既然要排出去,当初何必要吃呢?

这便是得其意而忘其形。食物本是载体,食物中的能量才是实体。能量得到了,食物残渣便不再需要了,如果不排出体外,对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不信你一个星期不上厕所试试。

故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初学就像吃东西,由少到多;得其道(即能量)后,便要削减其残渣,最后全部排出,整个人神清气爽。至于“无为而无不为”,即如孔子所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一隅即是形,四隅才是实,另外三隅又是形。不死执一隅,则是无为;举一反三,即是无不为。

禅宗有个公案:白居易对鸟窠禅师开示之法颇为不屑,说言“三岁小孩也道得”。禅师说:“三岁小孩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此中,“三岁小孩虽道得”的,即是形;“八十老翁行不得”的,乃是意。

常人初学法时,往往仅得其形,须慢慢增进得其意,此时自忘形。当然,此处的“忘”,与本来就不知道是两回事,在佛法中的专业术语叫“废权立实”。如《金刚经》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未过河时,一定要依赖船筏;过河以后,一定要舍弃船筏,登舟上岸。否则就被船筏拴死在河边了。

故知,忘形是因为已经得意;已经得意了,形的作用便已经达到了。

《观经疏》云:“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上来虽说”即是形,“望佛本愿”即是意。“上来”近指《观经》,远收一代时教。

学法者当善知此理,莫在一词一句上死抠,会背大段的经文法句未必就得意了,不会背者若已得意忘形,也无须懊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剩南无阿弥陀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424评论 6 39
  • 橄榄球场趣事:touch别人时喊try,自己(偶尔)try时喊touch。我能再蠢点吗…… 还有,最近打球老是没接...
    去社阅读 550评论 0 0
  • 姐弟恋这是个事件,而安全感是这个事件发展的关键。 最近,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姐弟恋而和她的男神闹分手,结果把我吵的不...
    灵召阅读 1,083评论 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