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就是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在家里的那些琐碎的事情都不用管,母亲虽然一条腿残了,但却完全能够把家里的家务做的井井有条,包括我的吃、穿、用等等。这下一个人来到学校住宿,吃的问题就让我头痛了,我要自已定里用铝制的饭盒洗好米,加适当的水,放到学校食堂里大蒸锅里蒸,放学后就去食堂里去取,就是一盒白饭,刚开始时,因为水加的不刚好,干饭不是太干,就是变成稀饭了,也没有什么菜,就是家里带些自制的豆瓣酱,一些花生,一些小鱼干或者用萝卜腌的那个小菜什么的,对于15岁的年龄,正值发育的时候,这种伙食营养完全不够。但也没办法,当时的年代,多少人都是这样的过来的。还好,父亲是有单位的人,那个年代,单位一般都会配发米票,母亲省吃俭用,这些年倒是省下了不少的米票,那几年的高中,我一个人大概把母亲这些年省下的米全部吃光了,发育时候,真是能吃。
说到这个米票,当时还不是全部可以买米,买的时候是要按比例配给面粉或米粉或地瓜片什么的,有时候,配给的东西比米还要多,比如一百斤米面粉要配六十斤,米只能买四十斤。所以每次我到父亲单位所在地的粮站买完米和面粉,那些米就留着自己吃,只把面拿回去。当时,也不知道家里母亲哪里来的米下锅,想想这些,我后来都有点懊恼。但不管怎样,我总算是长得人高马大的了。
二中是个农村高中,这里没什么人上高中。我上的那一届,全校就一个班,全班就32个人,一个学期还没完,有三个家里经济能力比较好的花了赞助费后,就转学到一中去了。不知道原因辍学的又走了几个,到高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全班只剩下24人。然后,就在这个学期班里又有几个人因为和当地村里人打架,害怕报复,直接回家不来了。反正到了高二年,要分文理班的时候,学校发现全班只剩下17人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二中这一年不开高二的课了,这些学生要么全部留级,要么自己要办法到一中或其他学校去读。所有人都傻了,还有这样的学校,还可以这样做。好多学生都在校领导办室抗议,但是校领导总是不出现,派一两个老师什么的来当说客,就这么闹了好多天,但没有办法,开学的日子近了,不决定,不知道怎么办。当时农村的孩子,家长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要去哪里告,估计告也没用。所以最后事情不了了之,又有两个同学交了赞助费,转到一中去了,还有两个在二中校领导的介绍下,居然去了邻县的中学去读了。剩下的13人只能继续在二中读高一,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被留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