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VM的内存主要关注点在几个方面:
-
一、内存回收机制的基础:分代收集算法
-
二、堆内存回收------如何判断对象存活?
-
三、堆内存回收------如何回收对象?
-
四、非堆(none-head)内存------回收如何进行?
一、内存回收机制的基础:分代收集算法
该算法根据对象存活周期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方法区算做永久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分别采用最合适的收集算法。
-
新生代(占1/3堆空间)
默认创建的对象都是先放在新生代
-
老年代(占2/3堆空间)
当gc收集发生之后,若该对象没有没回收,并且达到了老年代的年龄,会移到老年代区域中
-
永久代
主要指JVM的方法区 , 存放了要加载的类信息、静态变量、final类型的常量、属性和方法信息
二、堆内存回收------如何判断对象存活?
GC是通过对象是否存活来决定该堆内存是否进行回收,而判断对象是否存活主要有两种算法:
-
1、引用计数算法
引用计数的算法原理是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被引用一次计数器加1,引用失效时减1,当计数器0后表示对象不再被引用,可以被回收了,引用计数法简单高效,但是存在对象之间循环引用问题,可能导致无法被GC回收,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
2、可达性分析算法
可达性分析的算法原理是从对象根引用(堆栈、方法表的静态引用和常量引用区、本地方法栈)开始遍历搜索所有可到达对象,形成一个引用链,遍历的同时标记出可达对象和不可达对象,不可达对象表示没有任何引用存在,可以被GC回收
三、 堆内存回收------如何回收对象?
对于新生代的堆内存区,GC一般按照以下算法进行回收:
-
停止-复制算法(Stop-Copy)
将新生代内存按照8:1:1的比例分为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survivor0,survivor1)区,回收时先将eden区存活对象复制到一个survivor0区,然后清空eden区,当这个survivor0区也存放满了时,则将eden区和survivor0区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个survivor1区,然后清空eden和这个survivor0区,此时survivor0区是空的,然后将survivor0区和survivor1区交换,即保持survivor1区为空, 如此往复,当survivor1区不足以存放 eden和survivor0的存活对象时,就将存活对象直接存放到老年代(这时我们可能回想,若是老年代也满了咋办,若是老年代也满了就会触发一次Full GC(也就是新生代、老年代都进行回收),若是内存还不够则会抛出OutOfMemory。
这种算法对于存活率较低的对象回收有着非常高的效率,而且不会形成内存碎片,但是会浪费一定的内存空间,适合对象存活率较低的新生代使用,如果在对象存活率较高的老年代采用这种算法,那将会是一场灾难
对于老年代的堆内存区,GC一般按照以下算法进行回收:
-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标记所有不可达对象,然后清理不可达对象。
这种算法适合对象存活率较高的老年代,缺点是会形成大量的内存碎片
-
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
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标记所有不可达对象,然后将存活对象都向一个方向移动,然后清理掉边界外的内存。
这种算法也适合对象存活率较高的老年代,该算法特点是将存活对象向着一个方向聚集,然后将剩余区域清空
三、方法区内存回收如何进行?
像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都是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亡,不需要进行内存回收。
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可以不对方法区进行回收。而且对于永久代回收内存的效率比较低。
永久代垃圾收集主要包括两部分:废弃的常量、无用的类、常量池中的字符串,类、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如果不再被使用则需要清理出常量池。
判定一个常量是否需要回收比较简单,判断一个类是否需要回收则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该类所有实例都被回收
-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被回收
-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访问该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