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闻90后妈妈疑婆媳矛盾带两幼子离家出走失联60个小时,后母子三人遗体在水中被找到,着实让人人心疼, 事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令人瞠目结舌,人们看到后愤懑不平。书字字泣血“每次吵架公公婆婆就合起来对我一个人针锋相对,虽然老公很多时候跟他爸妈说不要那个样子,但是他们不听”“妈妈听信我公婆的话,别人在外面的那些谣言,也不愿意相信女儿的 委屈和苦楚”字里行间透出无奈。这位年轻的母亲经历了怎样的绝望,能救人的是言语能杀人的也是言语。很多人永远不知道嘴巴是用来进食和说爱的,不是用来乱喷唾沫的。老公的懦弱、公婆的猜疑、父母的置之不理,漠不关心,村里人的以讹传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失望攒够了便离开人世间了。翻看各大报纸 网页这样的极端事件比比皆是。老公因为没有给妻子买鸡腿而被捅死,十七岁少年因为和母亲发生口角从桥上一跃而下的事情刚下热搜。 而随着这样的新闻的发生我们在张口谴责一个人的时候是否也在反思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
婆媳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从东汉时期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双双自尽;古代的各种因婆媳关系而引起的宫斗 宅斗 更是成了编剧们乐此不疲的创作话题。这是绵延千古至今仍然存在的难题。海灵格曾说过“家庭悲剧的最大来源,就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错位”婆媳之间的年龄差异过大,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又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矛盾成为必然,而解决矛盾的调和剂既是儿子又是丈夫。但这些问题真的解决了吗?一次又一次的搪塞,总想等着时间解决,时间往往不会解决问题,最终难免酿成大祸。譬如事件中的妻子说不想让丈夫为难,而选择一再忍让,殊不知,这种爱是锁住这个畸形家庭的巨大牢笼。很多中国家庭的观念是‘“家和万事兴”
无论发什么了什么我们总是想着调节,总是希望双方都能退一步。“家丑不能外扬”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企图将事情压下去不去声张。但是婆媳问题试着改变很难。因为社会阅历、社会关系等因素我们不可能苦口婆心的劝说老人们改变他们半个世纪养成的习惯、价值观。我们也不可能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别人强加于别人。父母与子女都难免发生摩擦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相处时间不长的儿媳呢?与其左右为难不如早些将出现问题的人分开。一味的拖延只会让问题蔓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看过一个段子,儿子带了一群朋友回家吃饭。让妈妈猜哪个是她女朋友 ,结果妈妈一下猜中。儿子询问原因,妈妈说直觉里最不喜欢的那个女孩肯定是儿媳。现在都爱开玩笑说婆媳关系比中东关系还要复杂。 但我们更想知道究竟怎么能避免婆媳矛盾呢?
首先你不能对婆婆抱有太高的期待。我们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社会有一个倾向总喜欢把社会关系当做家庭关系、人情关系。英文里婆婆这个词是mother in law很贴切是法律上的妈妈。如果你不清楚婆婆和媳妇的界限。企图婆婆会想自己的妈妈一样对你嘘寒问暖 给予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帮你们照看孩子 打扫房间也不是她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做了要学会适当分担与感恩,如果不做,想想人辛苦了半辈子也该为该去为自己生活。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将心比心慢慢磨合。
其二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美但距离太远难免会让老人觉得失去了孩子。你们可能不住在一个屋檐下但要学着去经营这段关系。大大小小的节日你给父母准备的最好给公婆也准备一样的。在一起时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 ,作为一个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被指责差遣难免不悦。反之没有人不喜欢赞美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试着多去赞美。
其三尽力不要有正面冲突。但这并不是让你当鸵鸟,吵架解决不了问题 吵完以后生活仍要继续。没有任何意义,不涉及原则没必要去争输赢。从心理上做到没有偏见不要排斥。遇事当面解决,能可直性子也不要让自己成了所谓和谐家庭里的“贤惠包子”’。
综上经济独立、相敬如宾,保持距离。“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才是防患于未然的良剂
其次在于男方本身,千万别想着老婆和老妈之间的矛盾,是她们之间的是和你没关系,避而过着。等着她们自己去解决。男方要清醒的权衡各种关系,内心有个主次。很多人都觉得以血液为纽带的亲情比一张契约为纽带的关系重要。产生矛盾往往会自然的偏向有血缘的一方。天平失衡自会伤害其中一方的感情。婚姻意味着你从大家庭分离出去去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摆清现在的处境。我们弘扬的孝也不是愚孝,在小家庭幸福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带动着其他关系的发展,所以一味的偏向是不明智的。多些时间多些耐心不去逃避,理智处理,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去看问题,做一个好的“调和剂“。
婆媳关系中无论是儿子还是婆婆、媳妇。里面任何一方都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一个等腰三角形,只有左右两边等长才能一直稳定。
码字不易 欢迎留言讨论 喜欢的话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