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在不断涌来的信息之中,我们大部分只能看到不好的部分,因为人有失败的经验,还有对未来过高的期待。
人和其它动物不同,如果是那些动物就不会了,它们一旦逃离了危险,马上若无其事的进食和休憩,仿佛从鳄鱼口中逃离,从狮子中视线中消失,是再平淡不过的事情,完全不值得和自己的朋友吹嘘一下,这种淡定的感受是幸福吗?也许不一定,至少它们连手机拍照都没有,朋友圈也发不了。
我们关心他人的事业,关注那些身体病患的人,关注那些因为爱而陷入抑郁的朋友,这是善良的心理。但是,我们也知道,关心某种事物注定会让你承受相关的情感风险:一旦它脱离你的掌控或者你彻底失去它,就会感到失望、悲伤甚至极度的痛苦一一这就是爱的代价。
哈里·法兰克福认为,“关心什么”这个问题与道德相关,但又不仅限于狭义的道德范畴,因为人类关心的事情种类繁多却各有不同,而且他们也不一定会专门对“关心及产生的原因。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人们浮躁不安的心态。
法兰克福认为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关注人类的情感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心之事物,我们的存在价值、目标、使命等可能都与之息息相关。而且,在“关心”这一情感的驱动下,我们会时常认同所关心的事物,一且它遭遇了意外,当事人就会因此受到极大打击而变得无助脆弱。
反过来,你也可以有效管理这种风险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解放,即坦然接受一个事实:世间有很多事情并不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中一一这也是我们的道德与宗教传统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法兰克福强调,当我们借助理性与爱的力量,将自身从当局者迷的困境中抽离时,我们就达到了为人的最高境界。
理性与爱是全人类的光荣品质,并不独属于特定个体。通过有效地调度理性,我们可以将自身从主观主义和利已主义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同理,在个人和社群的关系交往中敬开心,秉持人间大爱,我们可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与自私,并获得超越与自由。这种珍惜的能力使得人类愿意且甘心臣服。
对于人类来说,他们看到了同伴的悲伤,从而被这种情绪传染,延续悲伤,这是一种明智的感受吗?感同身受,让人的理性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并非只能如此,因为人还需要考虑更多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他自己的朋友。过分哭泣悲伤的人是不理性的,所以斯多葛哲学要求我们可以拥抱悲伤的人,可以陪同他悲伤,但是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自我,最终让我们坠入情绪的深渊。
在他们看来,这是奇怪的事情,你难道没有其它事情做了吗?
遭遇失败或感到失望,我们可以践行“只想要专注于一件事”的原则,即向善:比起赢得辩论赛,我更崇尚真理;世界上并非所有的爱都有回应,求不得便不必强求。
心灵的纯粹就是只想要专注于一件事,而不去考量你会因此获得多少回报,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然我们都要离开,那么多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