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看了这样一条题为“什么是真正的陪伴,你懂吗?”的信息,说小区里有位全职妈妈,一个人的带孩子,可每次看见她都是在这玩手机,女儿在一旁玩自个儿的,母女间几乎没有交流。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哪怕是拿着手机,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说话,或者就是看着孩子……
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视为无效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
可是,对全职妈妈这行为的否定立马引来许多网友的反对。“全职妈妈也不容易”、“你能做到24小时一直有耐心陪小孩子蹦蹦跳跳吗?”、“全职妈妈落后于社会步伐,只想了解了解一些新闻罢了”…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大部分是举着全职妈妈辛苦的旗帜来声讨发文者。
其实,发文作者重点不是全职妈妈如何,而是让我们去思考,在我们带孩子的时候,尽量放下电子产品,去跟有温度的孩子多交流,多接触,在你看了好一会手机能想起这条信息传达出来的思考就可以了。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全职妈妈很不容易,对我来说,我有一个11个月的女儿,从生孩子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她一天,最多就是出门两个小时。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不再是个“任人摆布”的娃娃了,她有了自己的小思想,小性格,甚至还有小脾气,用自己的小脑袋瓜子生出的念头去做自己的事情,目的只有一个:探索未知。有时候我竟忘了她是个小宝宝,甚至还不能用“岁”来描述她,就用活了三十个岁月人的思想去要求她如何如何,而且我也我有个最大的问题,玩手机。
人就是这样,以前一个人的时候,成天喊着无聊,空虚,现在有了孩子,连空虚的机会都不会给你,所以看着孩子看着孩子就开始去摸手机,打开手机胡乱滑动着屏幕,也没有非你不可去处理的事情,也没有一定要你回复的微信留言,你就这样宁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也不愿去跟面前这个可爱机灵有血有肉的小宝宝去玩一会,可怜的宝贝玩一会就看你一眼,玩一会看你一下,你丝毫感受不到来自宝宝发出的求抱抱的信号。
想想自己真是残忍,刚有宝宝的那几个月,稀罕得恨不得见谁都觉得别人会偷你的孩子,等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反而我越来越不懂事了,开始变得没有耐心对她,还企图用老女人的思想去改造这个天使,我有什么资格呢?
《爱弥儿》中有段话,让我觉得甚好。
“ 活着不仅仅意味着呼吸,更重要的是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我们的器官、感觉、才能以及其他一切属于我们身体的东西。
生命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长度,而取决于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感受。
我们所拥有的那些智慧实则都是奴隶的偏见。周遭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限制、奴役、束缚着我们。作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却无力摆脱奴隶的命运。我们生在奴隶状态中,长在奴隶状态中,最后又死在奴隶状态中。
出生的时候,我们被裹在襁褓里,死了之后,我们被钉在棺材里。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摆脱制度或者习俗的约束。”
这么一位可爱的天使,她生来纯洁善良,一尘不染,却因此被各式各样的大人教育熏陶,所以最后也都成为了形形色色的大人的“影子”,有的影子就是影子,有的影子却不是影子。
心灵作家张德芬说:父母最好每天抽出15-30分钟,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
可有时候,自己就是那么自私,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就没时间,可到了周末,明明有大把时间陪伴孩子,却拿来去刷抖音,刷朋友圈,你不是很厌烦每天盯着手机的人吗?为何区区半小时的时间都不愿意分给孩子,孩子很渴望与父母交流,无奈她总看到的是一个抱着亮屏幕的爸爸妈妈,心中不免失落,时间久了,孩子也不愿与他人交流,而且自己也喜欢玩上了手机!!
且不说父母在玩手机的短短几分钟,孩子出事的新闻比比皆是,而后孩子不愿意学习,沉迷游戏的更是现代社会的常态。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家庭氛围是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认真考虑的话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焦虑呢?不如发来我们一块讨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