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非文学翻译》
作者:李长栓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的过程。对知识的渴求是做号翻译最持久的动力。
无论是翻译还是更宽泛的英语学习,我们得给自己找到一个源源不断地动力,不能只是”我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想和外国人对话“这种人云亦云。如果没有强烈的动力,行动也上不去,很容易就变成”勤奋的懒人“。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引导和反馈,授人以渔,分享经验,不要cramming, spoon-feeding。
翻译复查清单
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准确理解和通顺表达。
- 准确理解
宏观上了解语境,说话目的和背景;中观上了解句段篇之间的逻辑关系;微观上要理解每个词的含义,以及每个词的言外之意。“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的单词在特定境中的含义,永远不要从字典里找到一个说法就喜出望外地用上。字典里的释义需要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 通顺表达
1) 无表面错误。
作者在第十章“不容忽视的细节:标点、拼写和格式”中做了详细的说明和练习,一定要重视起来。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以及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对基本标点符号的使用予以重视,我们往往不把标点符号当回事。其实标点符号和准确使用语法同等重要,千万不要在写英文的时候使用顿号和书名号,因为英语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符号。养成写完后自己大声读一遍的习惯,消除基本的、低级错误。
2)用词准确。不主观猜测,不生遍乱造。对同义词那不准时,要去查同义词词典,多翻英英词典。记住鲁迅先生的: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3)尽量使用主动态;使用强势动词(即能用 propose 的地方不要用 make a proposal);一句之内,主要信息用主句表达,次要信息用分句或短语表达。
4)注意长短句搭配使用。“用简明英语,并不是都要求用短句。短句过多,也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 有长有短的作文才有音乐美。
以英文写作的原则指导汉英翻译
理想的译文,应当看不出翻译的痕迹,就像用母语直接写出来的那样。也就是说,应当把翻译看成一种写作方式,只不过译者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他人的思想。既然翻译也是一种写作方式,那么所有的写作原则都应适用于翻译。
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欧洲委员会翻译司(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nsl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编写的写作指南:Fight the Fog: How to Write Clearly,这一章节的内容也是对它的总结和解释,因此我建议阅读 Fight the Fog 原文,一共只有 12 页,一定看得完看得懂:Fight the Fog: How to Write Clearly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经典的写作指南:
The Elements of Style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Economist Style Guide
BBC News Style Guide
How to Write Reports in Plain English
作者最后提醒我们:
认真阅读这些文献,有利于纠正我们对英语的误解,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改善汉英翻译的可读性。比如,我们经常认为英文写作或翻译用词越偏僻、被动句越多、从句越多、名词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的英文水平。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写作或翻译是为了交流,并不是为了现实自己的词汇量或对复杂语法的掌握。所以,什么表达方法对交流最为有利,就应当使用什么表达方式。
其它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分别是”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和”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简单说就是”善用搜索“。第六章作者更是手把手带着读着通过查字典、利用搜索引擎解决翻译问题,可谓是苦口婆心了。不过,要注意,除了善用搜索,还要多长个心眼,不要把查到的内容照单全收。
第八章”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活动始终“中提到:在翻译中,批判性思维就是译者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原文、译文、词典中给出的对等词,以及网上查到的所有资料,并依赖自己掌握的证据,根据逻辑推理,在理解和表达方便作做出争取的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要真实,别不懂装懂,别想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