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一直温馨、快乐的晨会,却因为这次:“夸夸我自己!”的主题难为坏了所有学生。提前一周已经告知这周晨会的主题,并要求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冷场了两个早上。

    “老师,能不能让女生先说,我实在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优点?”早操前,班级第一的王宗亚,眼里浸着泪花,还有一个同学跟随着,走到我跟前,怯怯的说。

    “我也是,老师。”紧跟在他身边的另一个同学附和着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

      无奈,我想调查一下真实情况:“认为自己没任何优点的同学请举起手。”此问题一出,班级65名学生,只有2人没有举手。举手速度吃快令我瞠舌。咋会这样呢?我利用语文课,让学生写自己的优点,至少一条;然后写自己的缺点,并写改进措施。这下学生先苦后乐,都笑了。有学生甚至还兴奋地大声说:“我的缺点说都说不完,我能写出好多好多条,我爸妈经常吵我,说我没一点好处……”即使我这样要求,事后收到学生的作文反馈,发现依然有六名学生写不出自己的任何优点。

    我随机问身边的同事:“你能否说一下自己的优点?”他们随即就蒙了。然后有点为难的说:“优点找不到,缺点倒好找出来。”

    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致?由此,我想到在咨询室和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事。

      无论是咨询室的来访者,还是班级内的问题学生,父母讲的大都是孩子的短处、缺点、问题行为以及异常行为,要想制止他们那气势如虹,像机关枪一样不断发射出的牢骚,实在是相当难。

      即使如此,我还是会想方设法的去问父母:“那么孩子的长处是什么呢?”

      遇到这样始料未及的问题,刚才还在口若悬河的控诉孩子种种毛病的父母们往往会一时哑然:“啊?长处……长处是吗?”

      从这样的对话中可以明白一点:父母往往会只关注孩子的短处、缺点和问题行为。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事实就可以因此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并不重要。

      有时也会遇到让你根本插不进去话的人,一个小时之后,他终于讲完了,然后说声“再见”,就想要回去。

      这样的人,一定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养育孩子究竟有多么辛苦。假如我说出“那一定很辛苦吧!”之类的话,那他们一定能够非常满足。但是,我绝不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样的人其实是想说:“我拼命地养育孩子,但是,这孩子却如此不成器。”只能这样看待孩子的父母,亲子关系不可能好。而且孩子还会认为:只能通过一些父母认为有问题的行为来引起他们的关注。

    孩子的短处或缺点就像是黑暗。黑暗并不是作为实体而存在。所以也就不能像对待具体事物那样去消除它。但是,父母却总是关注孩子的短处或缺点,并试图通过批评来进行纠正。

    可是,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是一味地关注短处或缺点,事态就不会有任何改变。黑暗既无法移走也不能消除。那该怎么办呢?投以光明就可以。如果投以光明,黑暗就会消失。不要看短处,要看长处。或者把看似短处的地方当做长处来看待。

    无论在咨询室,还是在教室,我都会用这种方法与家长切磋、交流并运用,发现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原来关注长处和好的方面就可以消除黑暗。

      而现在,整个班级,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敢于说自己的优点,看来我要和孩子们共同调整一下对自己的认知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越来越自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