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端午,看着街边到处是卖粽叶和艾草还有小车推着卖粽子的。又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包粽子的情形。
妈妈用一个大盆,把所有的棕叶泡在盆里,放一点碱面泡一会。然后再把它捞出来清洗干净,并把他们的尾部剪去,摆在旁边待用。
通常妈妈会包三种馅儿的粽子,豆粽子,红枣粽子,和什么也不放的白粽子。大米红枣和豆子都是提前一天泡的。
只见妈妈系上围裙,兜里揣着一团白线,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旁边。我也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水盆边,看着妈妈包。时而我也自己拿着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包。
只见妈妈把两片粽叶拼在一起,将粽叶另一端折成漏斗形状,将清洗好的糯米、花生、红豆和红枣分别放入粽叶漏斗内,装的平平的,然后将顶部粽叶压下来,用食指压住,再把左边多出来的粽叶向下折,用大拇指压住,将右边多出来的叶子折下去,用中指压住,用手捏出最前面一个尖角,捏出尖角后把多余的粽叶从右边往后折。
拿出白色线,在粽子上左右转着来回的一捆,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线头妈妈是不剪断的,接着又包下一个,把包好的粽子就挂在旁边的梯子上,就这样子,粽子从上到下穿成了一串。妈妈把包的三种不同馅儿的粽子,用留出粽叶的长短分别区分开来。
小小的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是,左右摆弄也包不出来妈妈包的粽子尖尖的模样,好不容易把它捆起来了,粽子却一点形状都没有,一会儿米也从里面露了出来。因此年年都是妈妈在包,我在旁边玩,始终也没有学会包粽子。
爸爸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煮。要等好长时间,粽子才能熟。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闻到香味儿了,粽子熟了。”我冲爸爸喊道。
爸爸总说,莫急莫急,不熟不好吃。妈妈则把小碟子已经摆放好,在每个碟子里浇上蜂蜜。
刚出锅的粽子,黏黏的热乎乎的,冒着热气,叶片散发着清香,我用筷子插上淡黄色的粽子蘸着蜂蜜,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着,糯糯的米香夹杂着红枣的甜味一直香到我的心里。妈妈总是缓缓的看着我们先吃,然后才夹起一个,慢慢的嚼着。
那么一大锅粽子,就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包。妈妈一定很累吧!可是看到我们吃的这么开心,她的脸上总展现着满足的微笑。
现在到了端午节到处都是卖粽子的。可是每年妈妈居然还要自己包粽子,她说自己包着煮着的才香。
年少时在家里,有妈妈包,从来没有想过要认真的去学。长大了离开了家,街上到处有卖的,自己也嫌麻烦,懒得去包去煮。每年端午的时候,也只是觉得到了端午应该买几个粽子来,完全少了儿时那种期盼的感觉。
后来去了深圳才知道粽子原来还里面还可以包腊肉,粽子还可以是咸的。粽子还可以大的像馒头。
后来去了南京,每当端午节来临时,除了街面上有卖粽子的,秦淮河边上,每年还会有龙舟比赛。
只是这些热闹的场面,始终不如吃上一口妈妈包的粽子那香香甜甜的味道。
昨天女儿回家跟我说,“妈妈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从前呀,我们这个中国呀,是被分为好多好多很小的国家,这里面有一个国家叫楚国。
楚国旁边有一个叫秦国的国家,他有要统一全世界的野心,他把楚国当作最大的敌人,楚国有一个大将啊,叫屈原,他呀给楚王提了很多很多的好主意,但是这个楚王开始听,后来就不听了,还把屈原赶了出去。
有一天屈原看到从楚国出来逃难的人,便问楚国的情况,知道楚国已经被秦国占领了。屈原啊悲痛不已,他抱着石头就跳进了江里。
当地的老百姓都划着船去找屈原,把包着的饭团扔到水里,好让鱼儿不去吃屈原的身体,还把黄酒倒到江里,吸引毒虫不要去吃屈原的身体。随后,这个端午节里就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女儿讲的很好,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买了粽子,可女儿却不肯吃,她说黏黏的,不好吃。我不能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带给孩子一个有粽叶香味的端午节。
我买了几把艾叶和几个香包。年轻时很不在乎这些传统节日,而现在。我特别相信这些。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不仅防蚊虫而且可使身体健康,民间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每年我都会买几把艾叶挂在门上,直到来年,换上新的艾草。
儿时过端午是喜欢妈妈包的粽子,喜欢那份浓浓的爱意。如今过端午是回味儿时的粽子味道,遥祝那份甜蜜的爱意给母亲。
过端午挂一把艾叶,挂几个香包。给老人,给孩子,给我们自己一份美好的期许。让每一个节日都有所期待,有所祝福!
亲爱的你们,祝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