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钱的音乐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据上一篇发出后,没想到找我最多的,竟然是... 

音乐人。



说明下,这里的【音乐人】仅指:

乐手、词曲作者、唱作人、音乐编曲制作人、录音师、歌手等。没有把音乐媒体人、经纪人及音乐教育者等职业算进来。



很多音乐人朋友向我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做自媒体,带来一定的收入。

和他们聊下来后,发现:

果然,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音乐本身来满足基本生活开销需求的。有的人能让自己活下去,但无法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虽然在之前接触过的人里面,我已经对这个情况有一些感受了。

但好奇心驱使下的我,很想知道:


1

在中国,

音乐人们的收入到底如何?


于是,我找到了: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 张丰艳 课题组分别发布的《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和《2019中国音乐人报告》。


这2份报告,纷纷指向了几个残酷的事实:

1.近三成中国音乐人收入为0。

2. 18年,月收入不满2000元的音乐人占比8.7%;而到了19年,这一比例直接增加至47%。

3.从业音乐的幸福指数非常低,有27.7%的人已经麻木到没感觉了...

在别人眼里,音乐人们用的器材动辄上万、做着普通人敢想不敢做的事。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无法靠自己的音乐增加多少收入,甚至还要倒贴钱


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可能会好奇:

“为啥能这么低呢?

那些爆红的歌曲不都是他们做的吗?

平时演出费不应该很高吗?”

这里我真的要鸣不平,忍不住想多说两句。

大部分爆红的歌曲都是背后有公司运作的,通过歌曲获得的钱,公司肯定要割走一大块。最后再分给参与到整个音乐制作环节的人,剩下根本没多少。

背后没有公司的独立音乐人,看似光鲜,实则更好不到哪去。

曾经有人在微博晒出过自己的收入,他的作品在网易云上有3000w播放量,但是后台可提现金额也才这点钱。

相比之下,乐手更惨了。

技术好点的乐手,利用在圈子里积累到的人脉资源,能接到一些节目、录音、演出的活儿。但每一单给的钱真的不太多。

我知道的有位圈子里技术很厉害的乐手老师,上爆红的节目给艺人出乐队,5天也才拿几千块钱。

还有一次,我约了一位技术不错的乐手朋友见面,但是ta当天给我打电话说:“哎呀实在不好意思,临时接到一个价格不错的跑场邀约,我得先去一下,晚点到。”

我说:“嚯~ 价格不错?!多少钱啊,让你放我鸽子”

他回:“300多块呢!”


当代音乐人生存惨状,由此可见。

2

为什么越优秀的音乐人,

经济越窘迫?


不是绝对的盖棺定论,但确实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对他们还不够友好。很多硬技能不错的人,越向上修炼、艺术造诣就越高、而能懂他们的听众就越少。

市场要的是流量。

就像演出的出场费,S级歌手可以拿150万,但那些没有流量、水平却很超群的专业级歌手,拿100块钱出场费的比比皆是。

没有流量的音乐人,作品便很难被得到推广。

没有推广,就没有听众、没有知名度;

没有知名度,就没有资源会主动找上门;

没有资源方,就不会把你推向更多人、更大的空间...

就是这么个怪圈。

3

想要破除这个怪圈怎么办?


如今的互联网打破了这一规则。

衍生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既可以让音乐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又可以获得流量、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听众。


方法就是:

在主流的短视频平台上,做自己的账号。

比如:抖音、Bilibili(B站)、微信视频号、快手等时下热门的平台。他们的出现,让流量不再受困于资本,让普通人拥有更多机会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原本我们创作的内容,比如说一首歌曲,在发布到你的朋友圈、微博或音乐平台的时候,它拥有一个基础的曝光量,可能是100人看到了。

其中50人觉得你的音乐不错,然后点了个赞,收藏一下,就走了。也许你很厉害,有5个人瞬间被你吸引成为铁粉,转发了你的作品到他们的圈子,你拥有了额外的曝光量。

不过这次不巧,他们的朋友并不喜欢你这口儿,转发停止了。那么你的内容就再也没有人看见了。

这些平台的曝光逻辑,就是需要你氪金。

我们换个思路,如果你把它发布在了抖音。抖音平台会给你的内容一次分发下来500人的曝光。

这500人里,如果有喜欢你作品的人点赞、或收藏、或转发,这一系列动作都会被平台识别到并记录,达到一定数据标准,平台会自动推送来更多流量,把你送到下一个人更多的池子。

所以,如果你的内容优质,被别人喜欢了,它在这里就会像是滚雪球一样,你被人看见的概率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这些短视频平台,相当于在帮助你找到喜欢你的人。我们不必屈服于市场、大可遵从自己的内心,让这一切的发生变得更自然。


4

如何做?


过程也非常简答。

我给出4步:

①查看这一篇文章里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并写下你的答案

②思考一下,你想要分享什么,准备10条,记录下来

③注册账号、一次性把你准备的内容拍摄出来

④拉上你的音乐人朋友一起做这件事,互相鼓励,结合播放量及时调整、静候佳音

接下来,我也会把具体的详细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等,发布在我的公众号(校长不是小张)上。如果你没有头绪,那么可以选择追更。


写到这里,我仿佛已经听到你的疑问:“这个东西难做吗?”

其实,这件事情只难在坚持

我身边有位会指弹吉他的朋友,他很喜欢且擅长把一些歌曲片段改编成指弹。

于是他每次改编完就都会顺带录个小视频,发布到平台上。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坚持下来就获得了很多支持,吸引了很多同样喜欢指弹改编的爱好者。

如今他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主业在做了,卖课程、卖谱集、接品牌合作... 这件事让他增加不少收入。重要的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比较开心。

好多人尝试无果,只是因为他们很快在中途放弃了

而我相信,大部分音乐人都可以把它做起来,因为你们连学音乐这么难的事都能做好,坚持力一定是异于常人的。

另一点是,音乐向的内容其实很稀缺。

它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内容创作者看好这个领域,但乐器技能、音乐天赋成为了无法轻松跨过的门槛,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这样的一个时间窗口带来的机会,十分难得。


5

写在最后


借用一位朋友曾和我说的话:

他接触到很多从业者、前辈与音乐家。发现大家在讨论商业与音乐时,大致有这样几种心态:

1、真正的音乐是放在人类精神殿堂里的艺术,与追求利益的商业不相为谋(aka 我没有经济压力);

2、做音乐不是为了挣钱,但是音乐需要获得尊重(aka 别少给钱);

3、做音乐就是为了梦想啊(aka 穷,但还是继续干);

大家心里面自然而然想的是:商业 vs 音乐,两者总是处在对立的两面。讨论这样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最后便只想着我们应该放弃什么。


所以,有时候也会觉得音乐人其实很纠结。

一边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理想、描绘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一边却不得不要面对现实的“贫穷”。

我完全能体会大家的感受,因为自己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只不过这两年我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摸着石头过河,也算是趟出了一条大家都可以在上面走的路。

最后,希望音乐人们,既能做自己热爱的事,又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