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开学季,许多新生怀揣梦想踏入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然而,对于19岁的自闭症少年李同学(化名)而言,本应充满希望的开学日,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心寒的“劝退”风波。
从录取到劝退:一场措手不及的打击
今年4月,李同学经由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下称“广东省残联”)的选拔与推荐,成功报考并收到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专业为计算机网络应用。这本该是喜事一桩,一家人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开学。
然而,8月30日报到当天,情况急转直下。在李同学因书写速度稍慢,其父李昱(化名)主动向校方说明孩子患有自闭症后,得到的却是校方领导“我们不收自闭症学生”的明确答复。校方工作人员甚至断言:“你们来是不可能学得下去的,状况会变得越来越差。”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同学一家措手不及。李昱认为,校方在审核、录取环节存在重大疏漏,直至报到当天才告知不予接收,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入学机会,也使其错过了报读其他学校的黄金时间。
家长质疑:程序疏漏与机会错失
李昱介绍,其子虽患有自闭症,但属轻度(残疾等级为四级),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李同学的教育经历也证明了他的适应能力:他先后就读于普通小学、区特殊学校,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市一所重点职高的特教班。在此次招生中,他是同学中唯一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录取的学生。
更让李昱无法理解的是,李同学的残疾人证号已明确标注其残疾类别与等级,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理应能轻易获取此信息。从4月录取到8月底报到,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校方从未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此外,李昱指出,广东省残联相关招生通知中,仅将招生对象表述为“以肢体残疾及言语残疾学生为主”,并未将自闭症学生排除在外。据了解,今年该项目录取的另一名自闭症学生,在短暂办理入住后,同样遭到了校方的劝退。
校方回应:面试不知情,担心影响其他学生
面对质疑,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学校确实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但面试时教师对李同学的自闭症情况并不知情。该负责人解释,面试通常不强制要求提交残疾人证,因此面试老师未能了解其具体情况。
该负责人进一步说明,此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和言语残疾学生,过往两年也未录取过自闭症学生。此次劝退的核心原因是“担心对学校正常学生造成影响”,并建议家长为孩子寻找更合适的学校。对于家长提出的书面通知要求,校方仅以电话形式告知了劝退决定。
官方与专家:校方做法涉嫌歧视与违法
目前,广东省残联已介入此事,并表示正在跟进。据悉,广东省残联将于9月9日与校方进行沟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对此,长期关注自闭症群体权益的专家张秀丽指出,校方在一个专为残障学生设立的项目中,因残障类型不同而拒绝学生,是明显的歧视行为。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不得因残疾而拒绝招收符合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
法律界人士同样认为校方做法不妥。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表示,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宪法保护,国家相关招生指导意见并未将自闭症列为不予录取的疾病。他认为,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未明确排除自闭症学生,且在学生已提交残疾证的情况下发放录取通知书,意味着教育服务合同已成立。校方单方面拒绝入学,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目前,李昱最大的诉求仍是希望儿子能按原计划入学。他坦言,若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将考虑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此事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一个少年的未来,也考验着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包容与保障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