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
她说我大学四年好好学习,从没有逃过一次课,从没有落下一次作业,笔记工整是全班的典范,拿下每一学期的奖学金。
为什么我这么一个好学生毕业的时候却拿不到我理想中的offer。
我想说,对不起,你不是一个好学生。
真正的好学生知道什么东西是成就你,而非消耗你,真正的好学生懂得取舍,走向建设自己之路。
我的大学逃过很多课,我逃过马哲、逃过各种思想、理论与代表。我也逃过货币经济学、各种经济学。
我已经不确定自己逃过什么课,但我印象深刻的是我逃了课后我做了些什么。
我逃课去听过李开复的演讲,去感受过白岩松的讲座,即使不是我们本校,即使不在我所在的城市。我依稀记得自己坐了很久的车,手里攥着本子与笔,汗流浃背地挤进人群。偌大的报告厅,没有一席空位,走廊过道全都是莘莘学子。我似懂非懂地听着,两眼放光。
我逃课去图书馆看书,从文学到职场,从散文到励志,从胡适到周国平,从图书馆的开门到关门,我带着我的粮食在里面乐此不疲。
我也逃课去做过兼职,虽然大学的兼职无非是家教、卖东西。可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现在的闺蜜。我们一起想着法子怎样才能多卖一点,我们观察着客人的步履与表情,和客人细数我们产品的优势与缺点,我们因客人摇头而沮丧,因客人下单而雀跃。这是《市场营销》的低阶版,但收获却是实打实的。
我不确定我逃课做的这些事是否对我有直接的帮助,但是就是这些慢慢让我有自己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现在我会希望自己不一样。
我还逃课去听演唱会,去看我阿姨的画展,还逃课去组织自己的团队。
可是,至始至终,我从没因为睡懒觉而逃课,从没有因为追剧而逃课。
逃课,不是重点,重点是你逃了课以后,你去做什么了。
记得豆瓣还有一个“逃课互助小组”,帮助逃课的同学躲避老师的点名。
有人评价说,世风日下,老师越来越没地位了。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但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因为,我现在就是一个老师。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其实他们是渴求学习的。他们渴望知识,渴望在课堂上看到更大的世界。
而现实是,很多老师给予不了。
每当我讲到精彩之处,学生齐刷刷的眼睛看着你,我知道他们比我更想要了解这个专业这个行业的未来。
可很多时候,我是心虚的。
几乎所有专业课的老师都没有实际专业经验。
我教的是国际贸易,可是我除了几个月的下工厂经历,一年的外贸实习经验,我还有什么?
我教他们如何在各网络平台寻找订单,可是我自己都没有找到过客人。
我教他们贸易术语等一些书本上的专业术语,可是一个外贸朋友说他们每天都会碰到的“截关”“电放”,而我们书本上根本没有出现。
学生考的单证证书,是老师培训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可以“告诉你题型”。
我们的专业能力并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但是我们还得自信、自信、自信,说不了细的就谈一些大而空的,至少,不能丢了老师的威信。
如果说老师不应该仅专注于术,更应该注重于道,那么也并不是每一个老师真的有那么多的学识。
很多老师一年都没有读过几本书,却在谈学生的教育。很多老师没有能力高瞻远瞩,却在给学生做职业规划。
更多的大学,“老师”,已经成为老师的副业,于学生的成长,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升迁;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论文。
回到我们说的逃课,它不是不尊重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是检验老师推动老师。我很不屑于每节课都点名的老师,这本来就是失败者的动作。真正受欢迎的老师,学生都是抢着去坐第一排的,真正受欢迎的课,别的专业的学生也会纷纷涌来。
我知道我做不到。
一堂丰富生动的课不仅需要老师有真才实学,更要时间与精力。
罗永浩在“得到”的栏目停更了,因为很多原因。也因为即使10分钟的演讲,他也需要准备三四个小时。
老师近2小时的课,他需要花多少时间精力?而且一星期有很多这样的2小时。
有个老师说,我的备课时间决定了学生的手机流量。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课的生动和不生动与我的工资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不备课就去上课和我花了4个小时备课去上一堂满人的课,拿到的钱是一样的。
我可以做一次两次这样的圣人,但我真的不是圣人。
我们仍有很多高端学府还有很多如大咖一般的老师,如果遇见,定要分外珍惜。
如果没遇见。
同学们,去逃课吧。
逃课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是懂得取舍的。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知道方向,不是每个人一进大学就知道目标。你总要伸手去探一下,不知道探什么,那就全部试一遍,然后,勇敢地对一些说PASS,慢慢走出自己的路。
有人说,已经读了二流的大学了,就不要过二流的生活了。
大学生活是一流还是二流,全由你自己把控,你是它的主人,“课”永远不是你的阻力。
怕就怕大学四年你什么都没突破,还安慰自己是个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