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繁华,我们越孤单

本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没有上进心到底有没有错”,写到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冒出了一句这样的话,便是现在这个标题。上进心是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也是本人非常感兴趣的一道辩题。可是后来才发现这哪里是上进心的问题,这特么分明是一道哲学题呀,遂改之。

从本质上讲,上进心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天赋,更像是这个弱肉强食的客观世界强加给我们的一种本能,多多少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被迫感。这个词背后是无时无刻的竞争,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是一种停不下来的奔跑。

有人可能会说,上进心当然是好东西啦,正是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上进心,才让我们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逐步走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今天的信息文明时代。今天这个丰盛的物质世界与舒适的现代生活都是人类上进心生生不息的写照。

这句话没有错,可是《未来简史》从一个更广阔时间轴的角度告诉我们,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人,在主观感受上未必就比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更幸福。如果本人没记错的话,人类主观幸福演变的真相是这样的:

原始社会因为人口负担较轻,人们仅仅依靠自然资源,采摘野果、狩猎捕鱼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虽然偶尔也会担心被猎物袭击和自然灾害,可是在大部分的日子里,他们每人每天只需要工作4—6个小时,便可以满足一天的生存需要。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他们的自由娱乐时间。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没毛病。

紧接着,农业时代的到来,人类文明得以跨越式发展。物质生产空前繁荣,而且有了存储以备不时之需的概念。可是,我们的上进心开始让我们生育更多的孩子,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物质增长的速度,我们开始为自己的上进心承受更多的农活与其他劳务负担,如果一个人从原始社会活到农业社会,他必然要提一个问题:为什么物质文明发展了,老子的生活质量却下降了呢?

更不幸的是,我们的上进心,让一部分人开始琢磨如何通过动动嘴皮子讲个故事就能让别人替自己干活,如何能够跟更会讲故事的人联合起来,一起剥削那些听故事的人,最终实现不劳而获。于是人类社会阶级分化,出现了地主、领主乃至帝王,最底层的普通人不仅要为自己的生存劳作,还得供养着那群不劳而获的聪明人。

彼时,人们每天的工作强度已经从原来的4—6小时变成了10—12个小时。而且百万年来的人类形体演变并不是为农业劳动定制的,这种突如其来的长时间农业劳作导致了各类颈椎、腰椎病痛的痛苦。难道你以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很浪漫的田园牧歌吗,其实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落下一堆腰酸背痛的劳作,简直糟透了。

当然,我们的上进心从来没有停止过。蒸汽机撬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机器代替了手工作业,工厂替代了家庭作坊。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百万传统织布从业者失去了工作,他们不得不搬离田园牧歌,迁移到城市中的工厂,住在鸽子笼似的家或地下室里,每天工作超过12—14个小时,愚昧、穷困、饥饿、肮脏、疾病困扰着底层人民。科技革命带来了物质繁荣,然而绝大多数的底层人类,却遭遇着从未有过的身心摧残。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下的那段耳熟能详的判词: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直到今天,社会分工巨细无遗,专业化协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类文明所能企及的高度。况且,经过无数次工人阶级的斗争,底层人民的平权运动,以及精英教育的普及,甚至阶层分化都在趋向扁平化。大部分人看上去平等了许多,社会看上去公平了很多。可是我们忽然发现了再也没了归田园居,我们再也逃不开世俗的袭扰,我们再也不能真正放下那颗上进心。

抛开现实生活开脑洞,基本属于耍流氓。就像大家如果从宇宙的时空视角来看我们这个世界,那真是连“是非成败转头空”都抬举了,古往今来也不过宇宙之一瞬,四洋七洲简直就屁大的地儿。于是我们总是在苟且、纠结的时候,常酸溜溜地提醒自己要把那会恢宏壮阔的“宇宙观”常挂心中,可是这些对于交房租和还房贷却是然并卵。很显然,讲这些对于现实的苟且都没用。

今天,层出不穷的社交应用让我们以最低成本获取周边人际关系的信息流,不管有意无意,这些信息流都仿佛宇宙射线每天无数次穿过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的认知、情绪乃至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信息流加上我们那颗与生俱来的上进心,便不可避免地被转化为持续性焦虑、嫉妒、惶恐等负面情绪。恭喜,那光环爆棚的上进心不仅没有让我们摆脱形体的劳役,还让我们成功陷入了情绪的围城。说现代人压力骤增,多半来源于这信息流革命带来烦恼。

我们上一分钟还在心灵鸡汤里沐浴着诗和远方,下一分钟就会看到无数恩爱狗、旅游狗、秀娃狗、美食狗无休止地用他们精心编导过的信息流袭扰我们苟且的小心脏而升起无名的贪痴嗔念。一颗熊熊燃烧的上进心马上把我们天生的惰性一扫而光,开足马力要把时间用出花来,美其名曰成长和进步,还要矫情的标榜一句:遇见更好的自己。

尽管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说什么“走最记得路,让别人说去吧”,说什么“人要活在自己的心中,不要活在别人的口中”,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这个群居协作的物种,天生就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在乎舆论褒贬,在乎公序良俗,因为这些与我们的生存质量和情绪向背都息息相关。而上进心,也多半源于这些人际牵绊的驱动。

从现实生活的视角下,是不是上进,并不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选择,更多的应该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小岚基本不相信什么“不忘初心”之类的东西,我认为自由意志中的“自由”两个字水分很大,意志更像是环境的产物。许多时候,一个人的上进心跟这个人的品质、能力有屁关系啊,根本上更取决于这个人能够忍受苟且的程度。

那什么是苟且呢?我有一个自己的观点,苟且就是在整个社会人际关系中,看到他人之有我之匮乏,所产生的心理落差。不同的人对这个心里落差的承受能力不同,上进心也就不同罢了。故而,上进心没有那么粗鄙,也没有那么高尚。不上进没有什么可耻,也并不光荣。只要能够在脑洞与现实的缠斗中合理构建自己的内心秩序,都是生活的英雄。

此外,《未来简史》结尾的篇章重点辨析了人类这个物种主观幸福感受的内容,我觉得非常经典。因为书不在手边,我大致回忆下里面的重要观点。作者说,人类的主观幸福感受不能说跟物质没有关系,但是关系真的不大。我们追求主观、幸福愉悦的感受,其实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大脑中的生物化学奖励机制,正是这种机制让我们不断进取,繁衍至今。

可是,大自然并没有给这个生物化学机制设定一个最高值,这也决定了人性贪婪的本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人中1000万彩票所带来的愉悦感顶多持续半年,半年之后,坐拥千万的你在主观幸福感上跟半年前的你没有任何区别。你每天生活中该有的焦虑一点也不会少,生活的小惊喜一点也不会多。

令人遗憾的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机制,总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再怎么一帆风顺的人生赢家,也总是苦多甜少。怪不得智者都说:生活即是地狱。更不乏功名成就的人会叹息: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换个罪受。我想这话不是谦虚和矫情,应是真相。而那些还奋斗在路上的人,稍微有点智慧的,也并不是想要达到功德圆满,而是想要尝试一下成功的罪怎么受,抑或不甘心受当下这份平凡之罪。

既然都是受罪,那可真是佛家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我们怎能甘心接受这样的定论呢,于是我们不知是智慧还是愚蠢,赋予了这个世界各种意义,而这些意义便成了我们生命的终极坐标。

当然,大自然还赋予了我们超强的适应痛苦和挫折的机制。作者举了科学家的心理实验,实验表明:得了慢性绝症的人,只要不是天天痛得死去活来的那种,他在得病后的若干年内,日常生活中主观的幸福愉悦感也不会比健康的正常人低。所以,也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的承受能力!

最后,说说马东在奇葩说结尾分享的一幅画。他说特别喜欢齐白石一幅画,上面画的是一个岛,岛上挂着一些渔网,一个小屋,还有一个要落山的太阳,配了一行字:网干酒醉,洗脚上床。哪管门外有斜阳?小岚甚爱之,顺便臭不要脸地狗尾续貂以明志:风来唱曲,浪起击流,但观沧海任逍遥!

世界越繁华,我们越孤单。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刚被一场梦惊醒 不知道算不算一场噩梦 梦见自己坐在教室等待老师布置作业 ……写五篇作文…… 题目分别是…… 大家...
    慕星读者OR独者阅读 168评论 0 1
  •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
    dw456阅读 387评论 0 0
  • 即使忘记了你的名字,还有永远无法忘却的东西。 昨晚看了新海诚的新作,你的名字,感动得一塌糊涂。在以为新海诚只是纯情...
    白者非白阅读 2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