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同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阳明先生
2.这颗心中,本没有烦恼、痛苦;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把烦恼、痛苦,紧紧抱在了自己怀中。
3.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阳明先生
4.我们是谁,由我们自己决定,不是他人决定的。
5.你有你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他人自有他人的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不必怨恨甚至痛恨。
6.读懂自己,也才能读懂他人,深刻感知他人的苦痛,进而利益他人,拔别人之苦,也拔自己之苦。
7.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8.烦恼与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生命质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人生价值增大的源泉是什么? 更高层面成功的根本是什么?
9.人与人之间内在的主要差别是心灵品质高低的差别,即心的层面高低的差别。
10.对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明白与体证,就叫智慧。
11.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由我们的起心动念来决定的。
12.所有的痛苦与烦恼,都是自己的选择,而非上天的安排。
13.在光明的世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并不存在,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不是他人决定的。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遇到人生重大挫折却淡定从容,坚定自信,依道而行。
务必成长自己,拥有智慧和能量,这些烦恼和痛苦就一定能够超越。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遇到岔路口,坚定相信圣贤所给我们指明的道路,依道而行,忍辱负重前行,光明一定在眼前。
赶紧行动起来,利益他人,拔自己之苦,也拔他人之苦,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情顺万事而无情!虽然处理万物,但很快回到良知追求自在的境界。
以圣贤之心,每天仍会遇到很多事,遇到事情之后当处理则处理,但自己内心却不升起烦恼和焦虑处理完了就完了。
圣贤之人面对未来,知道自己如何去赢得自己的未来,所以不恐惧焦虑。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
为什么要学习圣贤之学?为了在困难时要看到光明与希望。
烦恼和痛苦,完全可以消除,为什么?
当我们真正明白世界的真相时,就不再为一些问题痛苦纠结。
当我们有情绪时,觉察到,让良知升起。
智慧是对于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明白体征程度。
什么是致良知?达致良知,启用良知,从错知错见到浅知浅见到正知正见。
关照起自己的起心动,判断对错,启用良知。
虽然难以克服,却可以看到它。
听从良知的话,决定我们的每个当下。
君子遇到事情会很圆融的过去,而没有太多的烦恼纠结抱怨,没有愤恨,焦虑就不会产生绝望,会活得更幸福和快乐。
所有的痛苦烦恼,它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它不是上天的安排。
拥有智慧的君子,遇到问题不再焦虑,不再钻牛角尖,也不会绝望,君子拥有豁达的通达的智慧。
贤人的智慧是防于未萌之先,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不存在。
烦恼与痛苦,是因人而存在,我们把心灵品质提高以后,你今天的烦恼痛苦,它是没有的。
圣人的智慧,利他就是利己
我不必争,因为有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为我争。
没有人能伤害到我们,因为他伤害不着我们,他在伤害自己。
最高的智慧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真正的智慧,最高的智慧,无上的智慧。
对智慧的理解,真知必有真行,一颗小我的心很难打开圣贤智慧的大门。
唯有放开了我们的心,去按照圣贤说的去做,智慧才能从我们心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