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虽然我是2016年4月省考上岸。可是,由于14年就参加过省考,15年省考,16年国考,省考。所以,很多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前期:14年15年呢,由于都是打酱油,准备的的确不够系统。。而且在校期间课程还是比较紧的,只有周末有时间。网上找了华图的课,听了一遍,买了试卷每天一套,赶在考试前做完就上考场,所以就是62分左右的水平。
2015年国考:15年6月放假后,开始准备16年国考,由于16年毕业,所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国考机会。我还是把华图的模块宝典买来,开始做,之前听过课也刷过题,就直接做模块宝典了。。假期在家零零散散做了一周,发现还是很多细节存在问题。又开始网上找资料,发现了粉笔公考,想着自己在家也不自律,就报了班,每天晚上跟着听课,白天复习加刷模块宝典。星期天做粉笔送的真题,就这样的不断坚持。。可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情况跟我想的不一样。比如:我觉得自己擅长言语理解,可是计算后发现准确率只有70%左而不是右,我以为我不擅长判断推理,准确率却有80%...于是,我就在每次做套题的时候,在机读卡背面把具体情况做成表格。如图,这是现在写的草图。
通过这个图,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缺点。对于问题比较大的模块,就作为每天必学模块。先刷题看看问题大不大,有没有共性的,是没掌握知识点还是不会运用,还是时间紧,一慌张就想不起来了。我都会写在批注里。这样有针对性的解决后,我感觉到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体现在言语理解的准确率上。最终国考行测69.几。。不算好,但进步明显。
2016年省考:过完年,就不断在公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纠缠。这一次,我直接打印了套题。12-15年的国考题,山西省考题,山东省考题,河南省考题各打印三份。我根据时间列出了刷三遍的计划表。每套题刷完,也会做表格分析,了解自己的问题。可能是自己之前的积累爆发了,反正每个模块准确率都有提高,包括我根本不复习的常识也由原来的对七八个,到稳定在十二三个。由于之前申论都只是听课,没认真写过。这一次也把申论写作列进了计划中。一周一套写两遍,第一遍卡时间看真实水平,在网上买了批改课,根据老师的批改在写第二遍。就这样坚持着,最终行测75.9分。
补充:其实每个培训班大同小异,只要系统听完,方法都能掌握,关键看熟练程度和考场时间把握。
要点:1.坚持刷题。千万不能手生,没时间哪怕用粉笔客户端刷15道题呢。
2.对症下药。这真的需要以上的数据对比来看出问题。有知识漏洞就重新把那部分去听课,总结方法后再刷题。
3.考场上,严格控制时间。我做题顺序:还没打铃之前:常识。边做边涂卡。铃声一响: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剩余部分、数量能做多少算多少,我做了四个。(我们一共十道)
大概就是这样,有了针对性,其实提高真的是看得见的,大量积累是前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