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肚子今天有些不舒服,晚上下班后我去社区的卫生室给他拿点小药。
还没进门的时候就听到里面传出一个男孩撕心裂肺的呼喊,那声音歇斯底里,夹杂着看不到底的绝望和不耐烦,穿透力极强。
我以为是小孩子怕扎针,特意伸头望望,里面输液区只坐了一个男孩和女孩,都是正在输液的状态,女孩身边有人陪,男孩没有。
我推门而入,迎面看到了那个男孩,看上去七八岁,一直咧着嘴在哭喊,嘴里一直重复着“我要死了!要死了!我死去了!我马上要死了!”情绪激动的时候两条腿还使劲跺着地面,那样子可怕极了。
我从心里认定这孩子神智有问题,应该是个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于是特意绕开他而走。但心里面一瞬间对他充满了同情。
我走到医生办工桌还没落座就听一个妇人呵斥“你死,你抓紧死!你使劲喊,喊死也没有人管!”
孩子一瞬间更是提高了嗓门,哭喊声更高了,那个“死”字被喊出的频率更高了。
医生坐不住了,他走过去温柔的对那孩子说“孩子,你这是嗓子发炎,你这样哭喊挂水就没有效果了,你耐心坐会,再有十分钟就差不多挂完了,挂完就给你起针。”
我才知道这孩子不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那妇人像如获圣旨般对着孩子又是一通咆哮“喊!喊!喊!怎么不喊死你的!嗓子喊哑算!以后也不要说话了!明天也不带你来挂水了,疼死你算!就有喊病!”
孩子更不乐意了,叫喊声有掀屋顶的趋势。坐在后排的女孩子已经落泪了,她生着病本来就不舒服还被这样的噪音聒噪着,心情可想而知。
医生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征求那妇人的意见提前给那孩子起了针。恰巧进来一五十多岁的男人,妇人说“你姥爷来接我们了,回家吧!”
那孩子却像脚下装了弹簧般腾空而起,健步冲向大门,嘴里一直说着“都死,都去死,全都死!死滚!”
他姥爷眼睁睁看着这一幕,也是一呵“去死吧!该死哪死哪去!”
后来的事情不得而知,孩子哭着跑着和他的姥姥姥爷一起消失在无边夜色中。
他们走后那医生长叹了一口气说到“终于清静了,脑子要爆炸了。”
我问这样哭闹多久了,医生无奈的回答“至少有一个小时了,从换第二瓶水就开始了,一直喊叫。”
我很好奇,为什么?
不知道,他就不想挂。
他姥姥没管一下吗?
管还不如不管,开口就是呵斥,越呵斥越起反作用,她心也真大,索性装听不见了。
这就是我一开始看到的那一幕,男孩独自在吊水,他的姥姥跑另一个输液室去看电视了。
我突然很心疼这个小孩,为他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
养育他的姥姥姥爷都是这种火爆性格,都不会好好说话,所以男孩习得的表达方式就是掺杂着无数种“死”,他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用无边恶毒的语言去诅咒别人也伤害自己。
这是一种自我戕害,是原生家庭渗入骨髓的癌细胞。
说来也巧,下午和同事聊天,她讲到她的父母最近吵架闹离婚,已经退休的两个老人三天两头把结婚证拿出来互相发狠。起因也很简单,女人唠叨,男人不堪其扰,然后反抗,再然后女人翻出一辈子的陈年旧事,一件件一桩桩,每个人的委屈都在膨胀,不亮下红本本不知道还能怎么出那一腔恶气。
这大概是上一辈父母相处的基本模式,多数人都经常上演以上版本。
结婚后我曾也一度把母亲的婚姻角色自然的带入我的婚姻关系里,我也如母亲一样挑剔,一样委屈,一样不满足,一样的抱怨、唠叨,哀怨。一点不顺心的时候就会放大自己的情绪用尽最恶毒的语言去诋毁先生,恨不能一句话一个字就把他杀死。
先生过去常说我是行走的不定时炸弹,间歇性神经病发作,常常被我的语言伤害的心凉。
其实情绪退去后我往往也很后悔,每次都决心改变,但下一次又都会故伎重演。
直到我生了孩子,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回到离开了两年多的原生家庭,再次融入的时候有一天看着父亲和母亲拌嘴,突然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婚姻中那个獠牙外露的自己,那一刻真实的被震撼到了。
改变从觉知开始。当我意识到情绪属于我自己的时候,我对先生就自然的多了几分宽容和理解,也多了许多温柔与从容。
我开始学会好好说话,学会控制、梳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在愤怒的时候给自己一个空间自我平静,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真正平和起来。
然后和儿子相处我也有意注意不再复制我的成长环境,待他温柔有耐心,给他最直白的语言,告诉他我爱他,无论他醒来还是睡着淘气或是安静调皮还是任性吃饭或者不认真吃饭我都爱他。当他有情绪的时候我会停下一切第一时间拥抱他,我发现他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所以我渐渐就相信了,战胜一个人情绪最好的途径是接纳,无条件的接纳。
回到文章一开始,如果那个姥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会他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在他出现急躁不安的时候能主动接纳他的情绪,尝试着去理解他的小小烦恼或不快,而不是用一切暴躁的语言去镇压,那个孩子不会小小年纪一嘴恶毒的字眼。
我很难想象那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丈夫和父亲。
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浸入什么样的色彩,而语言是给一个人伤害最直接的利器。如果我们学不会好好说话,那么戾气终究会断送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
可曾想过,我们的孩子一生尖锐、不安、敏感、多疑都是源于他从小没学会好好说话。
就像武汉那个为了一块钱身首异处的面馆老板,如果他从小就懂得用合适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全国媒体都大肆报道他那句“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就给老子滚!”,却鲜少有人关注这种语言习惯的根源。虽说每个人的不幸原生家庭不见得全背黑锅,但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里一定藏着他的生活环境和相处模式,日积月累逐渐组成了那样一个人。
人是可以被练习的,无数次语言输出一定会根植在他的系统程序里。
前两天我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世界上的事分三类,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台车,第二类事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事情,就是养孩子。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的确,生产汽车、制造火箭只需要原理正确图纸无误就可以按照我们的设定批量输出,但养育孩子不能啊,不但没有统一的公式和标准图纸,并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随时充满了新的变量。最可怕的是,汽车、火箭造不好可以重来,唯独养孩子,那可是一锤子满买,过程不可逆啊!
网上常常有人说,想到做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证,心里真是满后怕的。
而我觉得,做父母不去学习,其实也是蛮冒险的。
如果你认定你自己目前的状态就是最完美的,不需要改变,恭喜你,多年以后你一定会收获一个大体一样的孩子,他会延续你讲话的方式做事的风格,走你走过的错路,经历你所经历的挣扎。
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等他长到你这个年纪会不会也喜欢你现在的这个状态。
真的,没有什么比在家庭生活中好好说话认真表达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