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近两年愈来愈痴迷于读一些古书,尤其是一些史书类的随笔。翻开书页,满眼远古风云,有江湖廊庙,有街谈巷议,有闾巷遗闻。闲暇时光,悠闲展卷,沉迷于文字中,不论远古近代,逍遥来去,做一个书痴,也算是赏心乐事。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暇日轩眉哦大句,冷摊负手对残书。”道尽了书痴们爱书之情趣也。清末小说家李伯元的《南亭笔记》中就记有几则书痴的故事。

清末诗人顾列星就是有名的书痴。

顾列星,字退飞,号苦雨,晚号樊桐山人,浙江秀水人。贫穷有志气。有一年严冬,他冒雪去拜会朋友,友人赠他一件羊皮裘衣,他穿着回家。路上经过一家旧书肆,见到有王士禛的一本诗刻本,非常喜欢,当即脱下裘衣换书而去。围观的路人都笑他此举迂腐,他却毫不在意,捧着书边走边吟,似乎根本不知道有饥寒。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南亭笔记》中还记有一个书痴。清朝宗室昭梿,袭封礼亲王,号啸亭外史,自幼嗜学。即便是仓促动荡的境遇下,依然书不离手。他对东汉许慎的学说理解尤为深刻。十三岁那年,觅得一本许慎的《说文解字》,便挑灯夜读。时正值严冬,他傍着火炉读了一个通宵,不觉火苗燃烧,烤燃床帐,几乎快要烧尽了,王府的奴仆们望见其寝宫内火光大起,都提携水具奔来救火,而他竟毫无察觉,仍手不释卷。

大约,这样的书痴才是真正的爱书人罢。

学者施蛰存先生曾说“殊无暇日,轩眉哦句之乐已渺不可得”。如今的读书人,读书只是读书,却难得有此痴心与性情了。

记得前次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里写一位老学究。写老学究走夜路遇到了亡友的鬼魂,鬼魂已做鬼吏,现正往南村勾人生魂。老学究倒不畏惧,于是同路而行,见一破屋,鬼说这是文人之庐,理由是破屋之上有七八尺高的光芒。老学究问其原因,鬼曰:“平常之人白天做事操劳,为名利奔走,身上的灵气被湮没不见,只有到了晚上睡觉时,心无杂念,性灵明朗清澈。胸中读过的书,字字发出光芒,从身体的百窍涌出,缥缈缤纷,如锦绣般灿烂。学问如郑玄、孔颖达般高深,文采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者,居室之上的光芒直冲九霄,与星月争辉;略差些的光射数丈,再差些的光高数尺,如此逐渐减弱,最差的也似荧荧灯火,照亮户牗。这光芒凡人是见不到的,只有鬼神才能看得见。”老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犹豫了好久,吞吞吐吐地说:“我昨天经过你的书斋,看见你的胸中有讲课用的书一部,科举考试的文卷五六百篇,四书五经七八十篇,策略谋论三四十篇,字字像黑烟笼罩在屋顶,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雾之中,实在看不到任何光芒。”听到此处,老学究顿失斯文之态,怒斥他胡言乱语,那鬼倒也不见怪,大笑着离去。

读书至此,不由掩卷苦笑。为了名利而读,那算不得是读书。读书应忘却名利,忘却营营扰扰,以淡泊澄净之心读书,才能算得上真正地读书。在过去封建科举时代里,有多少人为了博取功名,一生皓首穷经,那算不得读书。但是,读书能读到老学究这个层次,已是不容易了,那么今人又有多少人能达到真正的读书呢?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人生逆旅中,有好书可读,也是情趣也是清福。在到处充斥物质的喧嚣中,回首灯火阑珊处,夜凉人定,风清月朗,唯有一缕书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深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18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9,367评论 0 5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11,041评论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12,10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