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不是唯一的成功道路。在90年代,高考几乎是全中国孩子的唯一的成功之路。但是到了2010年代,高考已经不是人们眼中唯一的成功道路,甚至不是最好的成功道路。因为大学的扩招,白领就业市场的饱和,仅仅是上一个大学,已经很难让贫寒的学子爬上社会等级的阶梯。靠高考成功越来越难。
大学生太多了。中国的大学已经扩招到什么程度?很多一般大学的本科生出来已经找不到白领的工作,要去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过路费,去工厂按电钮当操作工。上个一般的大学,已经不能实现平民阶层父母为孩子寄予的,爬上更高社会阶层的希望。很多孩子,拼尽全力上个二三本,以为自己鲤鱼跳龙门,最终发现自己还没有初中辍学的同学挣钱多。有的人还不甘心,想着上个好的研究生就能翻身,结果发现不管自己考上还是没考上研究生,和那些一毕业就工作的同学的差距是越拉越远了。
为什么曾经是中国人心中的圣殿的高考,会落得这步田地?因为高考这个东西,是大工业时代的教育机器筛选原材料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个时代。大学招生,一个班几十个人,一个系几百个人,一届几千个人,招生和教学流程都已经批量化、程序化、标准化。大学就像是工厂一样,用标准化的基础教育培训人,标准化的高考选拔人,标准化的原材料进来,用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加工(教学)工艺,制造出标准化的产品投入市场。这种工业时代的加工过程,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材施教,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失去了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即实现社会分层。
有人说:上大学是为了学知识。是的。在大学里确实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在其他地方,比如买书自学,在图书馆里,网络上,甚至私下里拜师求学,都可以学到知识。微博、微信、知乎,网络上各处都有大神为人指点迷津。小密圈、分答等工具,让普通人可以和各个领域的顶级高手直接对话。现在学习知识的渠道如此丰富,网络上的教程多如牛毛,而且大多免费,你为什么还要上大学?答案也很简单:大学有一张文凭。这张文凭,曾经是进入更高社会阶层的敲门砖。但是现在拿着这块砖的人越来越多了,已经不好使了。而且通往更高社会阶层的大门也越关越紧了。
高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鸡肋。许多大城市的孩子已经放弃高考,而是出国留学。这些年,中国大学的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上海最好的大学越来越难招到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最优秀的学生了。这些大学的本科生很多都是来自中小城镇的中等家庭。至于研究生,招到上海人的情况就更少见了。因为大城市最优秀的学生,家里有点实力的,基本上全都出国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因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不是教育,而是社会分层。因为大学的扩招,中国的大学已经无法实现社会分层的功能了,所以精英阶层通过出国留学这个高消费,来确保后代的社会地位。你可能也知道,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一般是和中国人在一起扎堆儿:一起吃中餐,看中文连续剧,上中文网络,和中国的网友聊天,和生活在国内的大学一模一样。因为生活寂寞无聊,他们有的还养成了飙车、酗酒、打麻将等优雅文艺的爱好。这样的生活能够培养什么的人才?我看他们中大多数也未必能成才。那么为啥都说出国留学就是镀金?因为出国留学本身,就是家庭实力的象征,是社会阶层的标志。至于学了些什么,反而是不重要的。
社会分层是个宏大的话题,可以写一本书。简单说下:社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精英阶层的江山永不变色。古代的贵族做事比较直白,直接使用世袭爵位这个办法,来确保后代的社会地位。但是在现代社会,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古代的贵族体系已基本消亡。社会精英,既得利益阶层,必须找出一个世袭爵位之外的办法,来确保后代的社会地位,顺便筛选平民中的强者进入精英阶层。大学就是用来实现这个功能的培养机构。
很多出国的中国人,都说欧美国家实行的是“快乐教育”。其实因为中国人去欧美,一般只能接触到底层的劳动人民。中产阶级最多跟你笑笑。这些国家的真正精英,一般中国人接触不到的。所以,欧美精英的教育体系和平民不同。一般中国人却不知道。
理解了大学的基本功能不是教育,而是社会分层,也就能把“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最后给全体参加过,和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一段话:
高考成功的人生未必不会失败。高考失败的人生未必不会成功。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罢了。人生的成功与高考的关系其实不大。思路清晰、学习力强、表达准确、行动到位的人,不管是小学文化,还是博士毕业,都会成功的。而不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即使是做了博导,也只能博人一笑。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不要以为你已经在走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也可能这只是你人生错误的开始。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也不要觉得你只能去扫大街了,有可能四年之后,给你打工的就是你当年高考上榜的同学。人生如棋,世事无常。时刻保持一颗宽容而警惕的心,不高看一个国家主办的标准化考试,也不要放弃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无论上榜还是落榜,不为凡俗的标准困扰,在任何的环境下保持澄澈纯净的内心,并且为人生的理想付出聪明而坚实的努力,才能成为人生的真正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