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勒庞笔下的群体是特殊的心理整体,指的是受某一事件、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人。
在这本书中,勒庞将群体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
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群体不会深思熟虑/种族的影响。
2.群体轻信而易受暗示。
群体受暗示的左右/它把头脑中产生的幻觉当作现实/为何这些幻觉对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人都是一样的/群体中有教养的人和无知的人没有区别/群体中的个人受幻觉支配的实例/史学著作的价值微乎其微。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它们在感情上总是走极端。
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这些感情的缘由/群体面对强权卑躬屈膝/一时的革命本能不妨碍他们极端保守/对变化和进步的本能敌视。
5.群体的道德。群体的道德可以比个人高尚或低劣/解释与实例/群体很少被利益的考虑所左右/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反观网络世界,大部分的网友都被具有该论说技巧的博主或者营销号所引导,营销号一般不在乎新闻真实,只重视大众情绪煽动,用群体思维裹挟大众。
当个人融入群体之后,会产生一段莫名的兴奋期,既为自己的归属感感到欣喜,当兴奋期过后,群体就会自动进入一种纯粹的无意识状态。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也丧失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保持着一种茫然而躁动的状态。
群体之间的思维就像毒药,侵蚀着个体的独立思维,让人们放弃思考,转而沉迷群体认同感,而当这种兴奋期过后,大家就会回归一种无序状态,丧失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不禁思考现代社会中虽然个体拥有更大的自由和选择权,却仍然容易受到群体行为和舆论的影响。
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作者创造性地预见了即将到来的群体时代,指出处干群体中的个人往往是无意识的,感情和思想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并进一步将其所接受的暗示变成行动,总结出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主张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毋庸置疑,勒庞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很受用,并且也为群体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但受限干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一,勒庞作为保守的中产阶级,持有一贯的男权主义态度,因而他在书中对干妇女的态度极为恶劣,将她们贬为和儿童一样的"只会撒谎"的群体,同时对拉丁民族也采取蔑视的态度,这是极为不客观的。其二,本书中有些观点很片面,时有臆断和偏见,甚至是矛盾。他在这本书中对群体极为蔑视,却又不得不跟随着大众政治年代的民族主义和公众舆论,为群体做出一些公正的辩证。其三,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不够系统,分析不够深刻。在相当程度上,作者自以为是都在采用的论证方法,实际上只是某种版本的文学描写,并且往往由个别现象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唯心主义方法显然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