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满怀的希望,我翻开语文书,来到《台阶》这一课。在课前,我读了不下五遍,却仍然找不准李森祥先生想要表达的观点。
首先,默读课文,总结全文的中心,然后反复的读。读着,读着,我好似觉出一丝不一样的来了。在一遍遍的读声中,我找到了一个“年轻”而又“年老”的父亲。朱老师问我:“在你身边有没有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的人?”我脑中飞快的闪过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亲人。我将视线定格在我的外公身上,我觉得他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最好的代表。
我觉得外公即“父亲”。年轻时有梦想,有朝气。一生只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我虽不知道外公年轻时有哪些理想,但我知道外公在晚年时,却也不想享受天伦之乐。春天,采茶;夏天,插秧;秋天,收谷;冬天,砍柴。外公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从来都不愿意悠闲自在的坐在登子上,他只知道庄稼、农活还等着我去做呢!后来,外公身体也不行了,便也渐渐的闲下来。院子里种些菜,养棵枣树,还喂了一只小猫,偶尔还戴上老花镜读读早已过时的报纸。实在闲的无聊,就砍几棵竹子,慢慢地削成竹篾,编几个小兜儿,让舅舅捎上街给卖了。刚开始,外公还不习惯,总在田坎上走来走去,想见缝插针,拿锄头在土地上挥舞几下。但后来,也就慢慢放下了。有时看到有人在田里卖力干活,他还风趣的说:“还干哪,都要成地主了!”
再后来,外公得了食道癌,开始吃不了饭,最后连水也喝不下去了。在医院里,妈妈正在给外公搓澡时,他就悄无声息的走了。外公走的很平静,很坦然……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他,我只知道他走时很幸福。
朱老师说:“其实人生的苦就只有拳头大小。”我或许还不太明白,但这句话在外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当你在年轻时,你发了疯般的努力,晚年时,生活会比你年级时更疯,它会把你的努力加倍奉还给你。马云也曾说过:“你现在玩着QQ,挂着微博,干着我八十岁都能干的事,你拿青春来做什么!”当朱老师说这句时,我也想到了马云这句话。青春是拿来挥霍的,只要你用在正途,它会给你无限的痛苦,但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无限的财富和无限的幸福。
我想李森祥先生除了想表达对那个时代代中国农民的悲哀,还有就是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