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民族风盛。
贵广高铁的开通,给祖国西南边陲的多彩明珠增添了一道通往现代和开放的道路。
从广州南出发,一路向西奔驰,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稀少,窗外的山川景色愈发丰富。初秋的南国偶有枯黄,但大部分依旧是苍绿挺拔。
曾经,自己会一个人四处游玩,不辞远近寻觅美景,但这一次,却让自己慢慢体会到,和身边的人一起出游,也是美好的体验。
四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短,但因为身边朋友的存在,刷个剧、打打牌,说说笑笑,不觉疲惫。
夜幕时分,到达从江。来路动车上的宣传杂志、车厢内的海报,无一不在传递着从江的美。
走下火车,气温较来处低了一些,一行人整顿添衣、舒展身体,略带兴奋的往出站口走去,而带队的导游小郭已经在那等候。
跟随旅游大巴坐车没多久,就到了此行第一站——肇兴侗寨。古朴的建筑、明艳的灯光,远处的青山,头顶的高架,在深邃的夜空下显得如此的和谐。
随车而上,大都市的燥热随着微微凉风渐渐消退,夹杂着淡淡的原生气息感受着周遭的宁静。
古塔下的集会广场,在皎洁月光映衬下,犹如水银泻地。舞台中间,侗族男女载歌载舞,言语不通,却也不影响乐曲的感染,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晚会落幕,人群渐散,没有了车马的喧嚣,没有了紧张的氛围,电话休息了,网络也睡了,这一刻,做一回纯粹的游人。
翌日,清晨。
初秋的阳光,透过山区的薄暮,投射进房间,新的一天开始了。
用完早餐,沿着石板桥,慢慢在村寨里闲逛。统一的木质建筑、古朴的风格,现代化的商店也隐隐融入了其中,不见突兀。
寻觅,往山峰更高处。堂安侗寨,在群山高处,静静的等着游人的来来往往。
山高路险,九曲回肠,饶是乘坐的大巴宽敞平稳,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也是摇晃不定,看着路边的深谷,让人不禁心生忐忑。
上到高处,车辆已经无法驶入,一行人改作步行。远山处,视野渐开,天高云淡,风动间,一半阴云,一半明媚。
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鼓楼,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
梯田,则是堂安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每年的4月和9月,是最佳的观赏季节。春季如练,秋季似金,这个时节,虽无胜景,却也一副山寒水瘦、入秋藏冬的韵味。
午后,去到翘街,走进黎平,见证党国传奇,伟大的转折,从这里开始。
主席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只是,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今,书生已去,同学不再,日益世俗,难留初心。
暮色,酒酣耳热,游走从江,放浪形骸,与夜同眠。
闹铃响起,整装出发,此行最后一处——岜沙苗寨。
蚩尤的后裔、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镰刀剃头的发髻,芦笙悠悠,这个村落,努力在保持着他的传统。
每个岜沙人在有生之年都会种一棵树,待到离开人世时,便以此树为棺,安然长眠。埋葬的时候不是立一个墓碑,而是再种上一棵树缅怀已故的亲人。
呱呱坠地,手植一树,风雨同生;驾鹤西去,以树为棺,安然长眠。
入土之际,复种作碑,缅怀先人。从树而来,随树而终,本无长物,天地人一。
人生四美:良辰美景,赏心悦事,携侣共从容,陌上花正盛,适缓缓行矣。
再见了,从江。
不景晨,一个写的不多但在努力写的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