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世纪头十年的熙熙攘攘,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大卖场的时代过去了。但是人们终归是要购物的,只不过卖场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除了无所不包的网购大大满足了人们,各式各样的小业态也在线下吸引着人们用脚投票。
以家乐福为例,大超市所有的主营品类,都有来自线上或线下的成熟替代品。比如,当消费者们被名创优品、NOME这样“小而美”的新型十元店捕获之余,这些品牌自然也在冲击了卖场的家居日用货架。
换句话说,大超市十几列分门别类的商品货架,每一个货架,如今都有独立零售店和它分庭抗礼。
更为典型的例子还来自那些层出不穷的生鲜店和遍布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前者吊打了大超市的生鲜冷藏柜,后者浓缩了大商超们的核心货架,让你随时获取所需而找不出理由跑去遥远的大超市。
以城市里发展的如火如荼的便利店和生鲜店为例,定位在上海这个商业消费重镇,它们的势力范围已经超过大卖场了吗?
是的,毫无疑问。
便利店以无孔不入之势遍布了城市的角角落落。人流密度极高的商圈和大片集中的住宅区附近已经成为便利店们自家的战争——1公里都能看到数家不同连锁品牌的便利店。在这样的区域里,大卖场根本没有落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