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心情焦灼,有种跳出舒适圈的心悸感,由此便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主动去“追求”苦痛这一思考。
恰巧昨夜与朋友交谈,说到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
朋友本人就是钝感力十足的一个人,这使她能够拥有更多简单的快乐,不会因为敏感而徒增一些烦恼。
可钝感力虽好,她也明白这是她的一个不足。钝感力太强即意味着敏感力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她常常表现出一根筋的状态。因为钝感力,她对于周遭其他人的心思变化以及情绪波动感知力就较低,所以她往往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追一个不喜欢她且贬低她的男孩子10多年。尽管这样,她还是宁愿沉浸在自己钝感的世界里,因为这样自己比较不会痛苦。
我深刻地理解她这句话,因为敏感伴随着苦痛,而我就是一个敏感的人。我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思索好久,这种思索的过程参杂着很多痛苦的成分,我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也是看了《钝感力》以及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我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敏感,逐渐拥有一点钝感。我想这种结合大概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不偏不倚,既不过度钝感也不过度敏感。
由敏感走向钝感大概率是快乐的,而由钝感走向敏感则是痛苦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朋友即使知道过于钝感不好,她也不想改变这种状态,毕竟走向敏感即意味着她主动地走向痛苦,要不是有自虐倾向的人谁会走向痛苦呢?
但是,经过几年的瑜伽练习,经过逐渐打开身体以及不断积蓄身体力量的过程(这过程通常伴随着痛苦),现在的我对于苦痛有了新的理解。
我不觉得苦痛是深渊里的恶魔,只会挥着邪恶的大手将我们拖走,我倒觉得苦痛是来自天使的历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生活与人生。
痛苦从敌人变成了朋友,而我看到了一朵在盛开的自我的花。
我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永远不会长大。套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做结尾。
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Albert Einstein
Anyone who has never experienced pain has never grown up.—Frey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