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像是被割裂成了两个季节。
昨天下午,苏珊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法院的传票到了,案子十天后开庭。法院热线还特意来电提醒她查收。连日压在心中的阴霾,仿佛被这道消息撕开了一道口子,光透进来些许,她的心终于轻松了一点儿。
只是母亲那套房子的事,还悬在那里,迟迟没能立案。
公司的律师曾建议她去找负责立案的人“卖卖惨”,说说母亲年事已高,房子是老人唯一念想,也许对方会心软。苏珊想起那个戴口罩的女人,心里一阵反感。可偏偏是她,攥着这件事的进度。苏珊甚至后悔之前电话里语气太冲,万一被记恨,岂不是更难办?
这时候,堂哥介绍了一位发小,说他的妻子在法院工作。苏珊联系上那位“大哥”,才得知他和妻子早已离婚,只是因为孩子还没断联系,勉强算是“自己人”。苏珊哭笑不得——离了婚的妻子,还愿意帮忙吗?大哥倒是热情,一口一个“妹子”,拍胸脯说这事包在他身上。希望,似乎又一次被点燃。
前两天,苏珊忍不住打电话问进展。大哥说前妻在外出差,现在管得严,事情只能当面谈,不方便在微信或电话里讲。苏珊嘴上说“好”,心里却泛起一丝失落,又不敢完全放弃希望。
直到今天,她正犹豫要不要再问问,大哥却主动打来电话,开口就是道歉。他说前妻去问了,那位女士只是打官腔,没给面子。事没办成。苏珊听完,心彻底凉了,却还是谢过对方。关系不深,人家愿意开口问一句,已是情分。再指望更多,也不现实。
现在她不得不面对那个始终绕不开的问题:要不要自己去求那个戴口罩的女人?可她对同事都能打官腔,对自己这当事人,恐怕更不会留情。“卖惨”真的有用吗?难道只能被动等待?
也许,该找个律师了?让专业的人去处理专业的事。苏珊开始认真思考这个可能。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你以为走近了某扇门,却发现钥匙并不在预想的人手中。而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往往是在放下对关系的依赖之后,才慢慢清晰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