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导论
统计学:收集、整理(筛选、纠错)、分析(找规律:备注)、表述(图表)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是从研究经济现象开始的;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内容的科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已从描述统计向推断统计方向发展;研究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的数量方面
描述统计:加工、分组、列表图示、计算平均数、方差等
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估计和检验(估计: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某一指标值;检验:做假设,根据样本数据推断假设是否可被接受)
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个体少、随机因素不能代表一般特征,但个体多可消除这种随机性(成本高);
2.综合指标法:具体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3.归纳推断法:因为总体太大,所以只能通过归纳推断总体;
4.统计模型法:多元统计(解释+预测的作用)、时间序列、方差分析;
5.统计分组法: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区分若干个组成部分;1.分组对象是总体,2.关键是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3.分组结果必须形成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6.大数定理:本质是经过大量观察把个别的、偶尔的差异性互相抵消,使集体的、必然的规律呈现出来;
数据类型:
计量角度:分类数据(男女);顺序数据(成绩优良中差);数值数据(可运算);
收集方法: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
时间状况: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
定性与定量: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根据行数字度量
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选出来的一部分总体
指标:反应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或量的特征
#统计是发现规律的,而不是寻找心中的已有结论的数据支持
数据的收集:
调查设计:对整个调查计划的事前筹划
#农业文明思维方式:过去决定未来;工业文明思维方式:现实决定一切;知识经济时代思维方式:未来决定现在
调查方案的内容:
1.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什么;
4.调查时间、调查方法,怎么调查;
5.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调查人员的组织;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调查前的宣传、培训、调查文件的准备工作;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调查方案的传达、试点和其他工作)
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
全面调查+一次性或周期性+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统一的调查期限+项目和指标+规范性高+应用范围较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
2.抽样调查:
随机抽取+推断总体+最常用+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3.统计报表:
我国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国家统一的表格形式、指标项目、报送时间(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数据)+制度性+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4.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只选择其中一部分为数不多但举足轻重的重点单位;
有意识地选择少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但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有意选择)
数据搜集方法:(统计调查法+科学)
统计调查法:
1.访问调查:面对面交谈;结构式访问或非结构访问(问卷有无)
2.邮寄调查:无直接语言交流的问卷
3.电话调查:时效快、成本低
4.电脑辅助调查:专门的软件
5.座谈会:侧重于定性研究
6.个别深度访问:一次一个人,追问,深入,发掘,私密问题,定性研究
7.直接观察法
8.试验法
#调查就是搜集、整理、分析可供决策之用的所有咨询
调查类型: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查
问卷调查:
1.设计原则:主题明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长度适宜、便于统计
2.逻辑步骤:理解调查主题、决定调查表的内容、写出问题、决定提问方式、问题排序、审查问题有无歧义、实例测试、问题改进、打印...
3.调查问卷三要素:前言(填表说明,主题、目的、意义...)、正文、附录(个人档案、再次致意...)
4.问卷外观:小纸张+庄重、正式+单面+每一页的顺序号
5.问卷数据的质量评判: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数据的预处理:
1.审核(发现错误):
一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二手数据:适用性+时效性+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
2.筛选(找出符合条件的);
3.数据排序(发现数据的基本特征,升序和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