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
文/焦丛
1.
吴少侠创业未半,中道搁浅。
被旁人问及,摆出一副神秘派头:“有个好消息,有个坏消息,先听哪个?”
好消息呗。
“就此损失了一个亿量级市场。”
这消息怎么个好法?
“幸灾乐祸,人之常情嘛,我说出来给大家乐呵乐呵。”
得得得,那……坏消息呢?
吴少侠头一扬,摸了摸自己并不茂密的秀发,
“佛曰,不可说。”
2.
少侠未竟伟业的起点,是室友阿飞分享的一篇文章:《震惊!快来看看你值多少……》
点开,是一张金字塔型的相亲价目表,一本正经地将适龄男女按户口、学历等划分成不同身价等级。
吴少侠的目光顺着塔尖层层往下,来到倒数第二层。
他,一个有自行车无房产,二线城市户口,普通本科毕业的青年程序员,乐观来看可以换算成20万身价。
少侠何以自称“侠”?不因剑快,不为仗义,只是他自认为能比别人更快地接受世间残酷,做人多几分利索爽快。
审视价目表,少侠没有被令人沮丧的事实吓倒,反而看到一丝商机。
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新闻内容、网店商品都能靠机器算法算出,实现个性化推荐,两性配对怎么不能呢?
说干就干。为了对人群进一步细分,少侠直奔人民公园。
在“名校硕士”和“年薪50万”遍地的相亲角,少侠挑了位“海归硕士,企业高管”的母亲,询问对方意向。
阿姨带着微妙的冷漠表情,客气回复道,“要求也不高啦,学历啊、薪资啊和我家宝贝差不多就好,当然,如果是哈佛、耶鲁毕业、年薪到百万,会更合适些啦。本地户口,那是大大的加分项哈。”
少侠点点头,让对方接着说。
“哦哟,年龄嘛,倒是好说……只是呢,实话实说喽,第一,无论如何对方要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哦,这是一辈子的事,第二嘛 ……”
阿姨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了然于心,少侠匆匆告辞。
回去之后,按着户口、车房、薪酬、学历、相貌等等门类,少侠逐个划出每类的价值等级,又按不同权重将每类每级转成不同的分数,最后汇成总分。
完成后,少侠欣喜地和室友谈起自己的宏图。
“长相也能评级?”阿飞质疑。
“不懂了吧。” 少侠“咔”地给阿飞照了张照片,上传到一个神秘网站,几秒钟后,结果出来了: 62分(微笑)。
“科学的力量。” 少侠无视阿飞的白眼,满意地点点头。
3.
一番苦码,几经调试,初版智能配对应用终于完成。
少侠去做推广,请人扫码、注册。磨破嘴皮,总算辛苦收集到百十来个用户。
在他一再怂恿下,阿飞也被拉入注册体验。
很快,系统为阿飞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一个综合得分与他不相上下的姑娘,方方。
“别怂,好歹见一面啊。”少侠提议。
纯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阿飞去了。
对少侠来说,这是检验算法正确性的大好机会。
那一天,少侠紧张的心情堪比在医院等待妻子生产的父亲。
临到傍晚,少侠却猛一拍脑门,大呼“不好“。
他这才想到系统有个重大的缺陷。
几乎与此同时,阿飞垂头丧气地推门进来了。不用说,首战惨败。
“……回来还挺早哈。”
“嗯……“
得赶紧把漏洞给补上……少侠琢磨着,没敢再抬眼看灰溜溜的阿飞。
4.
少侠所说的漏洞,是指他之前忘了在硬性指标外,还要把艺术品位、旅行经历等私人生活纳入计量,折合成“文化软实力“。
阿飞的教训便在于此:他和方方两人开始还聊得愉快,谈及业余生活,却立刻崩盘。
“韩剧,说真的,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啊,爱来爱去的,不如看看美剧,《纸牌屋》什么的,还有点内涵、费点脑子……”
“搁你意思,是说看韩剧的都是没脑子的呗?”
“….”
“我平时除了看剧也看书啊,国外的村上春树、毛姆,都挺喜欢的,你呢?”
“呃,工作比较忙,没太多时间看书,最近看的是……是什么来着,啊对,《愿你的青春无怨无悔》”
“哦。”
和好换算的硬性指标不同,“文化软实力”更难把握。但少侠坚信,存在“文化鄙视链”这种东西。
为获得该链条,少侠特地到网上收集民意,结果却发现战局相当混乱:看英剧的自诩比看美剧的有格调、有内涵,后者说前者都太闷骚;看冷门文艺电影的瞧不上看好莱坞大片的,后者骂前者是附庸风雅、不懂装懂;听古典乐的看不上听民谣的,听民谣的说要远离听喊麦的,喊麦的朋友说一人我饮酒醉、你们滚蛋爱谁谁。
心烦意乱的周末,阿飞也不知所踪,少侠于是跑到市图书馆,纳凉的同时了解一下各艺术门类的划分。
胡乱拿起一册《艺术史》,少侠坐到阅览区。刚落座,他便被对面的女孩吸引住。
对方皮肤白嫩,脸颊圆润,娃娃头短发有几缕挑染成粉紫色。
像得了职业病,少侠下意识地想,这个女孩的长相要做测评能得多少分?他觉得至少得有90分。
过了几分钟,女孩察觉到什么,笑了起来,露出两个酒窝。她跟少侠说,“嗨。”
“嗨。”少侠故作深沉。
“嗨,哥们,你的书拿倒了。”
“嗨,好的,谢谢提醒。”少侠仍然故作冷静,默默把书调转过来。
女孩乐不可支。
“一会儿可以请你喝杯咖啡么。”
“好啊。”
及至闭馆,少侠起身,对面的女孩也跟着站起,手中却多了一根拐杖。少侠这才看见,女孩的一条小腿是金属质地、制作精良的义肢。
“啊,真……”少侠把自己不经大脑的感叹及时截住了。
“真什么?”女孩像挑战他似地,故意歪头问道。
“蒸………蒸汽朋克,一种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着装风格和蒸汽动力机械,以金属制品、盔甲、齿轮等为标志的美学风格,非常酷,我……我刚在书里看见的。”
女孩大笑。
男人爱情的开始和终结都是谎言,少侠感叹。
5.
爱情吗?这不科学。当天晚上,少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琢磨。
他起身,打开配对系统,按着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接着,又创建了一个名叫“泡泡”的女孩的账号。
他仔细回忆下午和女孩闲聊时获得的信息:她家在边陲某省,得算末级;她以前在学校修的是文艺学, “钱途”堪忧;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
少侠脑海中浮现出了那条闪着金属光泽的小腿。蒸汽女孩,蒸汽女孩,他想了又想。
按现有数据运行了一番,果然,他们差得很多。
看着屏幕上两个赤裸裸的数字,少侠觉得它们怪异且遥远。
这时候少侠听到开门声,阿飞回来了。
“哟,大周末的哪儿浪去了。”少侠招呼他。
“什么浪,加班去了……“阿飞神情闪烁地答。
谁抹着发胶穿着新衬衫去加班?少侠边笑边想。
6.
第三次见到“泡泡”,少侠忍不住向她提起自己开发的那个系统。他颇为自豪地告诉她,他怎么明察暗访、全面研究。不过,他没有透露具体的等级制定、分数转换细则。
“泡泡”又发出她招牌式的大笑。
“哈哈,你描述的那些人民公园的阿姨们,让我想起了《傲慢与偏见》里忙着找金龟婿的班纳特太太。她们可真是跨越时空的知音啊。”
像为了故意岔开话题,“泡泡”一蹦一跳地来到路边,逗起了流浪猫。
距离简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已经过了两百年,某些东西却一直未变。那是不是说明它们就是恒定的人性的一部分?少侠心里嘀咕。
但望着“泡泡”对猫咪温柔嬉笑的样子 ,少侠知道自己心里有些部分变了。
那天回到家,少侠彻夜修改起配对系统的算法。他想,他要把“泡泡”五颜六色的头发,温柔的眼神,爽朗的笑声通通计算进去,甚至是她笑起来时鼻梁上媚人的小褶子…
清晨,系统更新完毕。新的数据运行,结果出来了:现在“泡泡”比他还要高出十几分。少侠相当满意。
走出屋子,少侠从冰箱里拿出些牛奶。正巧这时阿飞从外面回来。两人讶然对视了几秒。
“可以啊哥们,又加班加了一晚上。”少侠笑。
为化解尴尬,不等阿飞接话,少侠便转移话题,迫不及待地给他讲起了自己昨晚对系统的更新。
阿飞听完,眉头一皱,“都挺好,除了我觉得……这算法听着越来越玄乎了。”
可谓一针见血,一语戳心。
7.
少侠和“泡泡”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场摇滚乐演出上。
接到“泡泡”的邀请之前,少侠从来没看过摇滚演出。少侠跟“泡泡”说,自己一直觉得那些披头散发的摇滚乐手有点危险。他没有更详细地告诉她,在他设计的配对系统里,“喜欢摇滚乐”这个标签,意味着在“积极乐观、文明守礼”的维度上减掉10分。
“泡泡”又笑了,“其实真不一定。我以前学过一点架子鼓。我老师就是一个你想象中的那种留着长头发、穿着骷髅T恤的摇滚硬汉。”
她提起自己的老师,眼中泛光,就像爱抚路边猫咪时的样子。
“结果后来我看他朋友圈,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特棒的厨子,还是几只流浪动物的奶爸!”
“有意思,”少侠装作无意地说,“你们关系挺不错的?”
“嗯,”她停顿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和你讲,我下个月就去美国留学了,顺便找他,我们……在一起啦。”
啥?少侠觉得自己没听清。
“哈哈,”她这回笑得有点害羞,“这种家伙得算是你那个系统里的异常样本吧?”
“对。”少侠点头。
舞台上的鼓手乍然提起鼓槌,全场灯光熄灭。伴随一记沉闷的鼓声,演出适时地开始了。
不对,你才是我的异常参数。少侠在黑暗中把这一句按在心里。
8.
潮湿闷热的下午,少侠看着挂钟发呆。时针、分针毫不留情地赶路,奔向“泡泡”的飞机起飞时刻。
人为什么喜欢在事情的开头和结尾,都搞点仪式性的东西呢?边自嘲,少侠边打开了他已有些日子没维护的配对系统。
他打开后台,添加了一个新的数值标签,命名为“不可说”。接着,他登入了之前创建的“泡泡”的账户,在这个标签里,输入了一大串数字“9 ”,点击“确认”。
这时阿飞回来了,手里挽着个面容素净的女孩。
“方方,这是我室友吴杰,我们叫他少侠或杰哥。杰哥,咳,这是我……女朋友,方方。”
“幸会。”少侠起身,不感意外。
“哎,你是不是那天那个创业扫码的?”方方惊叹。
少侠望着屏幕上的“错误:数据溢出!”,讪然一笑,没有回应。
9.
坏消息,配对系统上线两个月,彻底崩坏关闭了。
好消息,似乎稍稍懂得了一点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