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浮影好像一场绚烂的烟花表演,不明就里的人只看到了这场烟花秀极尽辉煌的时刻,只有收拾残局的人才明白,层层繁花过后留下的是满地的疮痍与灰烬。
就好像这部借着热闹《嘉年华》之名却讲述心酸与现实的电影。
这部电影采取了两个不同女孩的双女主主线来对同一场恶性性侵事件进行描述。天真烂漫的小女生小文惨遭“恶魔”领导大叔摧残,早熟少女小米目睹全过程却因自身原因选择了不公之于众,反而进行敲诈勒索。伸冤之苦困难重重,小文渴望的正义又能否得到伸张?小米在经历人世沧桑后,又能否醒悟,迷途知返?
作为金马奖获奖电影,《嘉年华》最直击人心的是它真实反映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
一:社会对女性的某种偏见。得知小文被性侵后,崩溃的妈妈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慰自己年幼的孩子,反而是怒气冲冲的扇了自家孩子一巴掌,疯了似的撕了女生所有漂亮的衣服,甚至认为是因为女孩“追求漂亮”才会招来此祸,蛮横的把女孩拖进卫生间,剪短了女孩的长发。
二:群众的“各扫门前雪”。事发的旅馆负责人,为了“不蹚浑水”,贿赂前来执法的警官,并警告当晚值班的工作人员不许对外声张此事,甚至将监控视频的内容偷偷地洗掉。甚至连目击证人小米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三:妄想只手遮天的权力机构。负责案件调查的警官,为了压住此事件,威胁帮助小文的律师,收取施暴人的贿赂,甚至联合医生做伪鉴定,一遍又一遍践踏孩子的自尊,将她拖入痛苦的记忆中。
社会上类似上述新闻并不少见。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职责我们这个社会有多么黑暗,只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先从家长角度看,“性教育”这个话题,在中国谈得特别隐晦,不要说孩子,甚至连家长说不定也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人人都谈“性”色变,面对“性”问题一味地逃避,那么,“性”教育又如何能够真真正正的成为普及教育?孩子又怎么能够真正学会保护自己呢?
其次,我们“正义”的问题伸张的还不够。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当真正遇到问题时,谁又愿意将自己卷进麻烦的风波中?所以,影片中小米不愿意作证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今社会,已经连扶老人都已经变成了“高危”的行为,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情况下,谁还愿意瞒着风险去帮助他人?
最后,相关司法机构如果不能真真正正做到“为人民负责”,那么整个国家的秩序就会陷入混乱。即便有短暂的繁荣,人民也只是生活在用谎言堆积出来的巨大泡沫中,一碰就碎。
在我看来,电影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给观众直接展示某种生活状态,让观众从电影中得到启发或者进行反思。《嘉年华》这部电影做到了。尽管影片最后的公正结局,来得太过突然,但是总给了观众以希望。毕竟人,还是要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活下去的,怀抱希望,才能在不断批评与反思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