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诗意的镜头随着青山绿水在摆动,随风摇曳的水稻仿佛置身绿海让人陶醉,神秘的阿细族祭火再加上古老传说.....是不是让大家觉得这是一部佳作?哈哈!no!no!no! 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独自一人,百般无聊,突现弹窗,《北回归线》,好奇心动,鼠标点击,等待缓冲,男主女主,治廷吴昕,黄龄浩辰,等待缓冲,电影开始。
看到片名,我还以为是翻拍了亨利-米勒的经典名著《北回归线》,当时我还在准备赞扬李治廷,黄龄的尺度大,没想到一家米线店打破的所有的猜想...难道这是一部讲述云南的电影?
“你是云南人吗?”
“是啊”
“那你要点点什么呢?”
“那,来碗卤鸡米线吧”
越来越有意思了,卤鸡米线都出来了。难道下一句是红河州?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不仅仅是红河州,还竟然是弥勒!不仅仅是弥勒,还是弥勒阿细族(彝族的支系)。这让我有了更强烈想要品尝这部电影的欲望。随着剧情的展开,李治廷是情场骗子,为了救女友吴昕,反派规定必须在360个小时之内俘获云南弥勒阿细族少女啊隆的心!并自愿带他去阿细族的禁地“蝴蝶谷”,不然吴昕就会爆炸。所以为了拯救女友选择踏上了弥勒这片神秘的土地,之后他来到了阿细族的村落,阿隆家里人一个比一个骨!从兄弟姐妹到老爸老妈,全身上下一身骨!而且全剧最大的bug,是他们家里人是每人说一种方言:有山西汾阳话,昆明马普,上海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唯独就是没有弥勒方言!我就问导演是要闹哪样,既然选择了弥勒,你这一家子多种方言是什么居心?
回到剧情,来到弥勒之后,导演随时随地都想嵌入一点民族气息好来证明我真的了解云南,了解阿细族。一言不合就是打架!一言不合就是锄头镰刀抄家伙!一言不合就是放阿细跳月!didududididada!还有传统的红白事,电影却用错了渲染方式,都是以一种嘻哈的形式,不用本地演员,不用本地方言,为了配合主角迎合搞怪,肆意夸大,使得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成为了浮表,只是电影的卖点噱头。其他省市的观众看后应该没有什么同感,但是作为一个弥勒人来说,实在是难以下咽。多好的弥勒,多好的弥勒人民被描绘的鬼舞龙神。
把片子剪辑一番,会是一部很好的弥勒风景宣传片。阿细跳月伴随着solo还蛮好听[呲牙]而且北京和弥勒的剧情让我想起了一个老友。吉他solo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老友。同时我还用此片毒害了一个老友,也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感谢《北回归线》在这个雨夜的陪伴,让我精力充沛的写完这么多流水文。
注:弥勒的小伙伴们千万要看看这部片子。你会发现你的三观在飘荡。
“你是哪里的?”
“我是弥勒的,来碗卤鸡米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