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店里来了一位妈妈带着不到三岁的小女孩来做轻粘土手作体验,原本孩子想做一只兔子,但是妈妈嫌兔子太简单了。然后找了一个咱们老师制作的场景作品-作品上有森林、蘑菇街、小动物们居住的房屋、草坪、海洋……就算一个大孩子至少也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别说一个连三岁不到的小朋友了。开始以为是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完成,结果却不是,妈妈在一边玩自己的手机,让我们老师全程陪同,没想到这一陪就是4个多小孩,孩子其实早就坐不住了,但每每她一看向妈妈的脸就瞬间低下了眉眼继续做,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跟妈妈说要不让孩子休息一下吧,妈妈却说:让她继续做,她不想做你得引导她做,并且还要做得跟样板一模一样,不能加入她的任何一点想法,做好还要拿回去当摆设的……直到下午18:00点多了,孩子可能实在忍不住了,怯怯的说“妈妈,我好饿”
“做完了才可以吃饭”妈妈头也不抬地说
“全做完可能还需要1个多钟呢,要不让孩子先吃点东西吧”老师说
“不用,让她做完再吃”妈妈很坚持
孩子非常乖,后面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快20:00才完成
看得出来孩子很怕妈妈,我不知道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孩子当时内心的想法?妈妈是否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生活在妈妈浓浓的爱意里跟生活在妈妈的脸色里,绝对不是一样的人生格局
今天孩子们放学来看自己几天前制作的陶艺作品,其中有个小朋友非常想经过上釉及烧制让自己的作品从一团普通的泥巴变成一件漂亮的瓷器,结果妈妈一口就回绝了:你做得那么丑!就这么一块泥巴,还要花钱去烧制,不值得!算了!不烧了,就这样吧……
“可这是我自己做的第一件作品,我想要……”孩子尽力争取
“烧要好几十块呢,这么贵!就这么一块烂泥,没必要去花那个钱!”妈妈大声呵斥
“这是我亲手做的,我想烧了送给爸爸当生日礼物,几十块你就嫌贵,可你天天打麻将,每次一输好几百那就不贵了……”
“我说不烧就不烧!”妈妈打断孩子的话边说边往外走。孩子满眼含着泪非常失望的双手捧着自己的作品默默地跟在妈妈身后……
我在想有一天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会不会写《我的妈妈》?他会不会把今天这件事情写到作文里?
最近,一批妈妈们很火,这火全是借助孩子的作文烧起来的。翻开孩子的作文,妈妈们的行为无所遁形
你在孩子的眼里什么样,将来你就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突然想到开业第一天,有个妈妈带孩子来体验陶艺,孩子做出的作品,妈妈看到比孩子自己都激动不已,并且妈妈对孩子说:宝贝真棒!一块毫不起眼且又普通的稀泥居然能通过你的小手让它变得这么有价值,我们把它烧出来好不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出差距了吗?
正所谓妈妈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只有拥有大格局,拥有宽容之心的妈妈,才养育出乐观,上进的孩子。
妈妈之于孩子,是最亲密的存在。日夜相处的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会感染到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人生最初的教科书。
有格局的妈妈,懂得包容生活的残缺,事态的不完美,她们懂得用乐观的态度,鼓励孩子去接受生活赋予的这一切。
董卿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率先成为那样的人。
一味要求孩子,却不知自律的妈妈,养不出有格局的孩子。因为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就是自己的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