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想哄,这是毛病 要改

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我们家硕宝是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从出生开始,只要一点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大哭不止。


每次只要是自己强烈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哭到一口气憋住上不来,整个脸就跟紫茄子似的。需要用手拍后背,慢慢才能顺过气来。


面对孩子哭泣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停止哭泣。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也不列外,每次硕宝一哭,就会非常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沮丧,只要能小祖宗不哭,各种哄娃绝招都得来一通。


在育儿这条道路上走的越长越发现,孩子会哭比会笑更重要,读懂孩子的哭声是每位父母的必须课。

 

1、为什么我们那么怕孩子哭?


“这么大了还哭,害不害羞”

“看你生气的样子,好看吗,嘴上快能挂个壶了”

“男孩子,不要总哭哭啼啼的”

“别哭了,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从小到大,我们的耳边经常充斥着这样话语,让我们相信哭泣是不好的,哭是一种不被接受的坏情绪。


很多成人已经失去了自由表达情绪的自由,并慢慢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堆“隐藏情绪”。


当孩子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强烈情绪时,就会触发我们自己的隐藏情绪,各种焦虑,不安,恐惧都会跑出来,这时我们的内心会爆发一场关于“表达情绪和隐藏情绪”的战争。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都很难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又何谈去接受孩子的情绪呢?


所以,我们会软硬兼施,用尽各种办法,甚至不惜用哄骗,贿赂,恐吓,威胁等方式让孩子停止哭泣。


看似问题解决了,其实只是解决了我们自己的情绪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2、不要在堵住孩子情绪的出口了,哭一哭比笑一笑更重要


很多成年人为了控制情绪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心神。我们会发现,每当我们压制情绪时,情绪并没有消失,要不就以更加猛烈的方式爆发,要么就逐渐淤积,最后出现各种不健康的人格。


对于小宝宝来说,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


饿了,尿了,热了,冷了,想睡觉又很难让自己安静下来,肠绞痛等等,所有的不舒服和需求,他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会为了更多的事情哭泣,比如学步时总摔跤的愤怒的哭,打疫苗时恐惧的哭泣,被爸爸冤枉了委屈的哭等等。


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有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哭。所以在大人看来,不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摔跤了,又没摔疼,有必要哭的那么厉害吗?


但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只是在通过摔跤这个短暂的疼痛,表达他这段时间以来被压抑的情绪。


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这样说:


“孩子别哭了,要勇敢要坚强”

“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烦死了”

“如果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看看谁谁谁都不哭,真是个爱哭鬼”

“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


以上这些话语,我们是在从根本上否定孩子的情绪,并向他传递出被厌恶,被威胁,被埋怨等等这样的负面信息。


我们大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通过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倾诉,运动,收拾屋子等等方式排解,而孩子还小,哭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直接,最简单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很多孩子在大哭以后,都能重新获得平静,并且继续快乐的玩耍,就跟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这就说明,孩子通过哭泣是可以得到疗愈的。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误区,男孩经常哭鼻子,长大后会不会形成软弱的性格。


孩子能不能形成坚强的性格,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比如运动,游戏,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正确引导等等,


堵住孩子的情绪出口,只会让孩子变得假装勇敢,长此以往,更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当然,面对孩子哭泣,我们并不是把他丢到一旁,让他独自哭泣。


孩子哭泣时虽然会让我们升起很多负面情绪,但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必须学习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充满爱的去给与孩子关怀,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启发他们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如果孩子太小,那就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把他抱到你的腿上,让他尽情哭吧。这样就够了。


​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情绪的尊重和认可,才不至于为了取悦他人而压抑自己,才能大大方方做真实的自己。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会更能体会别人的情绪,照顾别人的感受。


--END--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转发

关于孩子哭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