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同学在朋友圈晒愁,刚上一年级的娃用了4小时也没学会一个音节。我评论:学不进去,就慢慢来。
曾经被那个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故事打动,需要这种心态的岂止是母亲,还有作为老师的我们。
刚接手一个一年级新班,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小脸,我喜欢的不行,不论是在课堂还是下课后,她们都是我口中的苗苗、裕杰、柏豪、萱萱、馨月……所以他们一下课就围在我身边
“张老师,你身上好香啊!”
“张老师,我今天买了一双新鞋,你看。”
“张老师,我发现你今天带了一个新耳环,和我妈妈的一样。”……
只要上课铃不响,我是回不了办公室的。办公室老师都很羡慕我,说我接手了一个这么可爱的班级,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课堂上这些孩子一样状况频频。
那个说老师身上很香的孩子。就在刚才的课堂上大家正在整齐响亮的读生字,他却有一个人在桌底下捣鼓他的文具盒,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可爱一样,一会儿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一会儿又从抽屉里拿出文具盒,再从文具盒里一样一样拿出他的文具,等他把这些东西都拿全以后,我们的生字也已经学习完了,我从他的身边走过,摸了摸他的头,示意他可以停下来,但他只是抬起头看了一会儿大家,又接着捣鼓,我站在他身边盯着看了他好一会儿,想用眼神制止他,他却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问“老师,你看我着我干什么呢?”真是苦笑不得。我只得在他耳边轻轻的说:“你再不读,就要要掉队啦!”他这才恍然大悟的跟着大家一起读书。
那个叫老师看他穿新鞋的孩子叫李晋,是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李晋,比班上的孩子大概年龄小半岁,可能就是小着半岁的原因,所以做什么事都慢半拍,上课进教室他会慢一点儿,从抽屉拿出学习用品他会慢一点儿,理解、跑步、打扫他都会慢一点儿。只要是检查我就以他为标准。只要他到了大伙儿都到了,只要他都理解了,大伙儿都理解了,但我从不说破,只是告诉孩子们“李晋比我们小一点,我们都要照顾他,并且要帮助他。”班上的孩子都对他多了份宽容和照顾,他呢,不论在课堂学习上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就算是为解答一个知识点哭的稀里哗啦,但是下课以后,李晋依然保持这份单纯和快乐,直到他小学毕业。毕业典礼那天,他抱着我说:“张老师,你和我们一起去初中吧。”
那个说我的耳环和他妈妈一样的女孩叫亚楠。亚楠长得很漂亮,平时穿着也很出众。可能是家庭没有注重孩子的教育,也可能是个人智力的因素,亚楠在学习上非常吃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拼音就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关,就是整个小学阶段考试第1题就是看拼音写词语,所以亚楠的妈妈很着急,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告诉她:“我小时候就和亚楠一样,怎么学也搞不懂这些拼音,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下子全认识了。她现在不认识拼音,没关系,多带认字,多读书。”老师和父母放下了焦虑,孩子自然就平和了,所以亚楠的第1题几乎没有全对过,但是四年级一到,这些拼音就再也没难为过她,是的,无师自通了。
我常常对这些孩子们说:“你们是我所带过的最优秀的一个班”结果他们从没让我失望。
当我们忽略分数,把孩子放第一位时,孩子们给了我惊喜。当我们忽略荣誉,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时,时间给了我们奖励。
不管离开讲台多久,对教育我始终抱着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