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真好”系列之【5】
黄先炳
开斋节假期,我们没有休假。
“我们”是指全国各地的师范学院华文讲师。
我们一行25人在吉隆坡一家酒店参加一项为期三天的硕博培训课程,向拉曼大学理学院院长林心光博士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这不是官方举办的活动。
其实,近些年来,政府为落实先进国目标,不断栽培博士。2005-10年间,国内博士的人数从6千提到1万4千人;预计到2023年,国内将有博士6万人。为此,政府提供不少奖贷学金让大学毕业生深造,教育部也举办各种大小课程栽培研究人员。
师范学院也鼓励讲师进修博士课程。可是华文科讲师对此反应却相对冷淡。
去年,我向学院呈上一份计划书,要求举办一个给全国华文讲师参加的博士培训课程。除了传授研究方法外,也找各大学讲师前来介绍中文博士课程。这项活动获得院长的支持。可惜今年要开办时,却面对了经费问题。
原以为活动要搁置,讲师们却同意自掏腰包参加,叫人感到惊喜。
由于是自动自发,而且是自费的,大家对于这个课程倍觉珍惜。流程虽然紧凑,休息时间甚短,但是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在中文的研究上,尤其是文学的研究,我们欠缺的方法的把握。我在1998年完成我的硕士学位时,我更相信我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因为我是用马来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的课题,搞翻译耗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当年硕士学位只要求提交论文,没有上课,毕业前也不需答辩。
2002年到了南京读博,我才慢慢地掌握了一些研究法。文学研究,并不是主观的论述,自说自话的,它也是科研,不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我们是希望可以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方向。
不过,这一次,我们还是依据教育部的需要,只谈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定量学谈到定性研究法,再从研究课题的选择谈到论文的撰写方法。所有课程都由林心光博士主讲。此外,我们也请了马来亚大学和博特拉大学的资深讲师来介绍他们的学院,以让师范讲师更熟悉升学之道。
己达达人,己立立人,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完成博士学位,所以也希望可以帮助其他讲师深造进修。主办这次活动,是希望把国内华文讲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大家相互扶持,共享资源,彼此提点,共同完成学业,为马来西亚的华教界培养多几位博士。
《星洲日报·东海岸》26/0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