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2020年8月31日

2020年8月31日

天气:晴转小雨


【90天践行目标】(85/90)

①5:30早起

②22:30早睡

③写晨间日记


【昨日践行】

①5:40起床

②23:08入睡

③晨间日记已达成


【今日青蛙】

①练习发言稿

②英语百词斩

*昨日三只青蛙已达成


【反思日志】

昨日饭桌上的家人聚餐,父母亲对两个小侄子“吃饭时不要讲话”的训诫让我脑子里冒出了不少的念想。第一个是老生常谈的“以身作则”,虽说是让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但是在孩子的视角里,大人们在说完这句话之后转头就会去和其他大人聊天,又或是夹一块肉问自己想不想要吃。落差极大的语言与行动,会让这些语言渐渐失去其效用,在孩子心中变成一句耳边风。不过这句话也映射了咱们中华文化对于孩子的教导目的: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希望能够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多给他传输一些自己几十年来社会履历积累的生活经验,希望他能够少吃些苦,像“吃饭时不要讲话”,也是怕孩子边吃饭、边讲话会噎着、哽住嗓子,为了杜绝安全的隐患。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训诫转变为了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在自己长大了之后,那些只在我小时候有过接触的长辈们再见到我都会说“桐桐怎么长大了变得那么内向了”、“桐桐长大了,性子内敛起来了”。这样的改变也许并不仅仅是在校园的文化熏陶中改变,更多有家庭、社会氛围的因素在影响。在我身上,后者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因为我在校园里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相处倒还是相对开朗活泼一些的。这样的改变不能说不好,因为自己学会了在说话之前先“三思”,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渐渐地变成一个不犯错的人;但是这样也导致了我很多时候会错失许多机会,失去了个人的主见与决策力,成为泛泛的随大流者。这也许也是在儒学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孩子渐渐“中庸”的一种典型体现吧。但是到了大学、到了社会上,循规蹈矩的行为模式的确不容易犯错,但是容易吃亏、容易被占便宜,并且这样的模式,感觉并不太符合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形象。也希望我在之后的路上,在“中庸”的同时,还能有些锋芒。


【开卷有益 | 知识小结】

#锦囊快报# 如何成为一个提问高手?

&内容复述

①叶三老师的四个锦囊:第一个,如果你想问他对某个人的看法,但是对他来说,这么点评别人有点敏感,你就可以根据对方喜欢聊的方向,将问题变形或拆分,迂回地提出来。第二个,如果你访谈的那个人,处在风口浪尖的争论中,你应该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去提问,让采访对象感受到,你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去攻击和拷问他。第三个,利用周边采访和其他资料辅助提问,对方很难拒绝回答。第四个,以开放式问题开始,再以选择性问题追问,慢慢缩小回答范围;两种提问格式交替使用,诱导对方深入阐述。

②主动提问很有优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话语权,能够转守为攻。有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利用问题打败问题,这也就是沟通中的防守反击。提问者能够让被提问者变得被动。问题一旦抛出,就意味着有人要背着抱着它,艰难地往前边走边思考。当你想主导一场谈话时,多提问,冷不丁地发起攻击。


&每日精进

这种纯方法论的实用型文章和那些充满文化底蕴的、包含历史的文章,我还是更喜欢前者的。这种大量有效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让我欣喜,虽然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故事带来的愉悦更加深远、浓厚,但是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其对我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目前自己的读书目标还有些功利化,想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型书籍武装自己,因此对那些过去对我吸引力极强的小说、那些引人入胜的经典名著我敬而远之,不过一直抱着这样的读书目的,人也会变得太过功利。等读完手上的这本书,就去翻翻看看那些名著吧,让自己再感受感受思想徜徉于架空世界的快乐。


【感恩分享】

感恩母亲给了我新学期的“启动金”!

感恩小组伙伴们对小组2.0共同践行的期盼,给了我继续践行的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